绵绵不绝的文脉
儒家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之宽广,远远超过想象。小时候在家调皮,不识字的外祖父便说:“送去学堂让先生诲你”。我当时非常不了解“诲”字何意,还在想为什么要让先生“毁”了我。至到小学时学到“诲人不倦”这句话,才知道原来是教诲的意思,因为方言里毁、诲二字同音,加上诲这个个很文言的词,从不识字的祖父口中说出来,实在不好理解。
小时候吃饭时喜欢和兄长辩论各种奇奇怪怪的事,外祖母便会说出一句“吃饭不言,睡觉不语”的古训,这句话让我长期以来把《论语·乡党》里那句“食不语,寝不言”记成“食不言,寝不语”。
现在想想,故乡肯定有一根说不清的文脉,把经典里的话传播到民间,成为大众的口语。就像王阳明的故事中街上有两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王阳明听吵架的地方,肯定有一条文脉,不然“天理”、“欺心”这些词汇不会散播到大众的口语中。
所以,现在热炒的所谓传统文化、国学,其根基从来不在庙堂,而在江湖,在普罗大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中。
大道即人心,六经皆自晓
怎么读《论语》呢?“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王阳明语),所以不管经典里窜入了多少内容,不管后世专制统治者的焚书、改书、曲意注书,人心之大道天理不改,欺心之论终将被扫进垃圾堆。
所以读书时应当抱着“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语)“六经皆自晓”的心态,不管你是什么文化背景,文盲或博士,学理工农医还是学文史哲,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基督徒、穆斯林还是佛教徒,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少年还是老人,是穷人还是富人,是草根还是权贵,人心、大道、良知是没有区别的。
学论语的现实好处
1. 完整的人格足以抵御外来的困扰。
孔子所谓的君子,应当具有仁、智、勇三达德,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反之则对应着抑郁、焦虑、恐惧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
2. 在《论语》里学点处世的道理
《论语》里讲了大量的处世道理,为人如何之孝悌,这些道理曾被批为封建糟粕,但如何与朋友交往,如何与师长交往,中间的分寸如何把握,还是需要学习的。
3. 在《论语》里学点管理的道理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论语》里大量提及出仕的问题,如何做才能禄在其中。其中很多道理非常灵活,在很多讲《论语》的本子中并未深入提及。
4. 在《论语》里提升格局
论语里的美强调的是尽善尽美,政治上的善,人心中的善,本身就是美的一部分。论语里还提及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晳境界,这种美是天人合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