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独生小孩》 绘本 作者:郭婧。本绘本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在2015年荣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绘本。
童年的故事会在一个人内心中留存多久呢?按照现在科学分析及有证据显示,一般孩童在四岁以后逐步开始有了记忆。也就是说三岁之前的经历,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这段经历更多的的是来自父母的讲述。个人是茫然无知的。而童年的记忆也因人而异,但童年的记忆大多沉陷碎片化的状态。
对于童年对于成年之后的影响,现代心理学之父佛洛伊德对此的研究可谓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世界上最难理解的就是人心。但诸如佛洛伊德、荣格则尝试用“科学”的方式系统的去理解这个深不可测的领域。一段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呢?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比喻的话,从童年到成年、青年、壮年、老年,这是生物个体的完整的生态形式,但这其中是有承接和传承的。谁也无法跳跃式改变生态形式,那么从这个角度出来,童年是每一个人接触这个世界时最初的沉淀和基础,后续的生态形式都会基于这个基础不断的累积。就像一颗植株它总有一方土壤是它的依托。这样来看童年的意义则就意义非凡了。一个人后续的所有皆由此而来。
《独生小孩》所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渊源,童年的记忆,说的更为准确一点是:回忆。就像我们作为成人之后,我们所经事物、所见之人在当下时分可能并非我们所经、所见之面目。在回忆中这些事物、人像反而会清晰起来。就像在一部电影回放时,观者才会准确的体会在光影之中的明暗区别。
《独生小孩》是讲述“孤独”的。这个词汇会伴随每个人的终生。即便这星球上与我同类的生物已达七十亿众之多。可是“孤独”却并未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与之与相伴的降低。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孤独的随机性概率提升了。
那么孤独是从何而来的呢?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人类汗牛充栋的文字记录中大多记录的是“孤独”以及“人类与孤独抵抗斗争”的记录。这样的历史看起来暂时是没完没了。
那么这本《独生小孩》的作用就是勾起对于童年的回忆,在内心黑漆的井底泛起沉渣,而读者需要一一检视,这些陈年往事中,那些是自己,那些是他人的,哭一下,笑一下。
然后还需要将这些新鲜的旧物再次打好封印,封存在无尽的记忆中.......
按照物理学的认知,这些记忆应该是永恒的,但尚未得到”有证据的验证”。可能我们还不了解自己吧!
《独生小孩》绘本插画
这本绘本想说的就是:当你一个人时,你会做什么?你还记得吗?
《独生小孩》英文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