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我很好。我问,哪里好呢?她想了一想说,很绅士。我问,哪里绅士呢?她说,感觉很好。
其实,我这样和别人聊天会没朋友的。朋友用感性的感觉和我聊天,我却理性的想要问出具体内容。
但是我很开心。虽然我觉得我人一般,更谈不上绅士,但我觉得她是真的这样认为的。开心之余,我想以后我也要经常夸别人,真诚的赞美,让别人也开心。
赞美除了让人开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赞美,可以塑造一个人!心理学上叫“窈窕淑女”效应!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大学找了一群男生和一群女生打电话聊天。男生和女生都没有见过面,心理学家在网上找了很多女神级的图片给男生,告诉他们这就是你要通话的女生照片。
因为想到对方是一个女神级的女生,男生表现的格外友好。结果被当做女神对待的女生,表现得也和女神一样。她说话非常友好,给人感觉很善于交际,聪明伶俐讨人喜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反馈。你觉得别人,你就会对别人好;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表现的好;别人表现的好,你就更加相信她好。
“窈窕苏女”效应有一个更出名的名字:自证预言。自证预言里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我把这个实验复述一下。
美国小学的老师都是只教一个固定的年级,并不跟班走,所以学生每学年遇到的老师都是新的。在这个小学的新学年开学的时候,两个心理学家把每个班的学生都分成了三组:天赋组、中等组、低于平均水平组。
学生和家长都蒙在鼓里,他们只把分组情况告诉了老师,说这是上学期测验的结果。真相是,分组完全是随机的。但是老师不知道。结果老师们对“天赋组”的学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他们在教学中更关注这些学生,给这些学生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就算学生一时之间做不好,他们也认为这个学生肯定是有潜力的,只不过还没发挥出来。
这些被随机分配到天赋组的学生,非常非常幸运。实验结束后的一个测验,一年级的班级平均成绩提高了12分,而“天赋组”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7.4分。二年级的效果没那么明显,班级平均提高7分,“天赋组”提高了16.5分。
你当这些学生是什么水平,他们最后就真的表现出这种水平。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给起了个名字,叫“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 你“预言”局面会如何如何,因为你按照这个想法去做了,局面真的就会如何如何。
类似的研究做过很多。如果经理一开始“误以为”手下这个雇员水平很高,经常给他安排比较难的任务,还跟他讨论公司战略问题,结果这个雇员就会真的水平越来越高。反过来说,如果你认定一个学生调皮捣蛋,甚至公开羞辱他,他就会按照你的预言行事,故意捣乱。
当然,“自证预言”并不是无视客观事物的,并不是说,你一直想着中500万,你就真的能中500万。“自证预言”本质上是通过一个自己或他人对自己的预期,然后不自觉的往这个预期去努力。
我们知道了“自证预言”有什么用呢?我觉得最大的用处就是我们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更不能让别人否定自己。
如果你有朋友习惯性的用负面词汇评价人,总是说你丑或者笨,直接把他从你的朋友列表中删除吧!这种人简直就是你的“灾难”!如果朋友经常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说你丑或者笨,那你严肃的告诉他以后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如果再开类似的玩笑,删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