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是青春期孩子的特征之一,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逐渐脱离父母的羽翼,触角向外伸展,父母老师不再是“伟大”的化身。而渐渐的有了新的“伟大”的标准,也许是容貌较好,也许是地位卓越,可能是歌艺超人,也可能是机智不凡。
一旦某人的特征让青少年心仪羡慕,他们并很容易献出全部的热情,将他当做学习模仿或者仰慕的对象。
客观地来说,崇拜偶像能满足某些心理需要,对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特别对于青少年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减弱,但自身还未真正成熟,所以需要新的参照和学习对象。
由于娱乐明星外貌或者才艺出众,而且总处于大众关注的焦点,显得很风光,所以很容易成为青少年追随和模仿的对象。
崇拜偶像也有一定的情感寄托作用。青少年逐渐脱离对家人的感情依赖,但是青春期情绪波动不稳,仍需要有外在的情感依托和情感表达对象,对偶像适度的追随和模仿有助于使青少年确立自我认同,宣泄和平衡情绪,并为进入成人角色做好准备。
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仅限于收藏几张他喜欢的明星照贴在床头,听明星演唱的歌曲,或偶尔花钱买票听明星的演唱会,搜集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仅限于这些,做家长的不应该横加干涉。孩子紧张学习之余,听听流行歌曲,让生活丰富多彩,有利于健康成长。
但是追星是一种非常情绪化的行为,容易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出现极端、冲动甚至疯狂的情绪和行为,危害身心健康,拖累家人。
所以父母要在肯定孩子的崇拜偶像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孩子的追星行为不能掉以轻心,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父母应该适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了解孩子心中的“星”,和他们谈谈“星”。在评价中慢慢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崇拜偶像,明白“追星”应适度。
那么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对待偶像呢?
第一,要让孩子明白偶像只是在某个方面很杰出,其他方面也很普通。
可以引导孩子主动说出自己偶像身上的不足。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分析,用理智来面对明星。让孩子清楚认识到明星也是人,他们一定也有许多缺点,不是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每一种行为都是美的。
第二,帮助孩子看到明星的艰难。
有意识引导孩子多项思维,不要一味批评,不要激化矛盾,应学会支持孩子对的一面,指出片面的地方。告诉孩子明星的成长历程,也有勤奋,有辛酸,要看到他们鲜花掌声后面踏实的努力。
第三,要培养孩子多种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把注意力从偶像身上转移到其他活动中,比如运动、书画,音乐等等。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指出,大多数心理疾病的原因都是“精神交互作用”:对某些片面信息注意越多,越容易把它看得很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理障碍。当从许多活动中都能得到乐趣时,就不容易执着于某一种乐趣,而且当某种活动受到挫折的时候,还能从别的途径获得乐趣,从而保证心理状态不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