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不等于知识
在信息技术发达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今天,我们每天都 会接触大量的信息,网页信息,手机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信息,各种渠道过来的吸引注意力的新闻、鸡汤、干货。不停的阅这些内容,这些信息使我们陷入了信息过载。
这么多的内容,很容易让我们推动判断力和思考力,不知不觉地翻阅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文章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消耗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而当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什么也记不得。
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信息不等于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刷了半天朋友圈,看了几个小时的干货文,最终还是头脑一片空白,似乎我们又回到了原点。
你在手机上电脑上所看到的许多东西是信息,碎片化的东西。在没有手机、电脑之前也有很多知识。
2、我们需要一个蓝图
我们可以拿拼图做一个比方。信息可以比做拼图中的一个一个的图片,图片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只有知道拼出来是什么样子,才知道怎么来系统性地工作。
对于写作来学,最后拼成什么样子:我们最终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
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最后拼成什么样子:学了以后能做什么?
所以读书也好学习也好,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我们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3、怎样让碎片化学习发生质变?
现在流行了打卡群,打卡的APP,扇贝英语打卡:打一百次,也不表明质变,打卡不是质变。
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这才是质变。
质变是看结果的,不是看过程的。
怎么发生质变呢?
上面的拼图,你通过碎片化的内容,把这些内容结构化,形成了一个牢固的网络,内化成自己的一套系统,就是质变。
4、怎样从碎片化到系统化
一是选择,有选择才会有目标,有舍弃才会有收获,二是分析汇总,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再加工,再思考;三是结构化,有了思考过程,就会对内容产生结构化的排列。
一是多记录,记录可以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或者在微信上电脑上听过的,看过的内容;
二是将记录的根据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性的分类总结;
三是将这些内容进行结构化。
经过这样的过程,你就会得到一个高质量的积累,或者至少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