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写作业错,老师罚其站、且‘’一直‘’站,导致其厌学,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更是错上加错,这就是违法了。
学生不写作业,适当的罚一下应该没多大问题,如果说“一直”站的话,就有些过了,这应该就是“体罚”了。学生不交作业,老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为什么不写作业,让其补写,这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如果一上来就罚站,可能有些不妥;如果学生是‘’惯犯‘’,那么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督促教育孩子;如果还不行,那就放弃吧,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他身上花时间与精力且还伤害他呢?
“学生不写作业”,如果是一次两次,老师罚“一直‘’站,我觉得老师有些过;如果是屡次的话,不但不是老师过,反而觉得这老师太负责任了,到这时还想通过严罚来改变学生。只不过这老师太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反给自己弄了一顶帽子——是这孩子直接厌学的罪魁祸首。其实那孩子屡次不交作业已经表明,他早已厌学。
学生不写作业,不写哪种作业?
如果是家庭作业,那么错的是谁?我觉得家长的错比老师的错更多!
看到这里,有些农村的家长可能心里会非常不爽:“凭什么说是我的错,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老师刚好专业,凭什么让家长去督促孩子做作业?”
老师一直对不写家庭作业的学生采用罚站的方法,这其实是一种无奈又无效的做法。
按照这种情况的“剧本”,一般是这种情况:这种学生在家的时候因为没有家长的监管,则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回家要么玩手机或者玩电脑或者看电视,至于做作业这种“粗活”,直接抛之脑后。
第二天这种学生来到学校之后,基本上一个作业都没做。老师要做的第一步是联系家长,询问具体情况。当得知家长没有任何态度的时候,老师能怎么办?直接打手心或者用其他体罚的方式,则可能会有大麻烦。
但为了避免这种学生产生让其他同学模仿的“破窗效应”,老师只能用罚站这种不痛不痒的方式处罚学生。
“孩子直接厌学”,并不是在这种学生被老师罚站之后,而是在这种学生在被老师罚站之前早就习惯了厌学这种状态。试想:家里有手机、电脑、电视这样的电子产品陪伴,还有多少个孩子会对学习和作业“情有独钟”?
我们羡慕“国民才女”武亦姝考入清华大学,但又有几个家长羡慕武亦姝的父亲在下午四点半关掉手机推掉应酬陪孩子畅享读书的快乐?
把孩子厌学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是不理智不明智的家长,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短板,而不是和老师搞对立,这样最倒霉的肯定是孩子。
而老师要做的事情,罚站可以直接取消掉,免得别人说你体罚学生之类的云云,现在家长的“维权”意识非常高,老师要记得保护好自己。
老师现在必须做的事,不外乎两种:第一种,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家长也不愿意配合教育的,直接以“佛系”的态度视之。第二种,对这种学生降低要求——别人每天晚上需要做1个小时的作业,这种学生只给他(她)布置20分钟的作业就可以了,这是在家长也同意的情况下这样做。
孩子不做作业,不仅仅让老师头疼,我相信大部分家长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学生方面要尽量做到“无缝对接”,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习惯方面做到“浪子回头”。
老师的目的或者初衷是什么?
碰到这种总是不写作业的学生,老师开始的初衷应该是好的,后来也就麻木了,他甚至会觉得很无奈,相信体罚孩子不是他的最终目的,这位老师很可能是希望通过体罚这种方式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以儆效尤,树立自己的威信。
对于这种学生应该怎么办?
我是反对这种简单粗暴地教育教学方式的,对于这种任性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跟踪,家访,多点耐心和爱心,让学生感觉到温暖,不要一味的体罚寒了学生的心,要去了解下学生为什么不做作业,分情况处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如果学生是基础不好,上课没听懂,老师可以抽时间给这位学生补补课,同时,降低作业的层次和难度。
如果该学生不做作业的原因是贪玩,这基本上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放任不管,这时候,老师就应该跟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学校对该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也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谁对谁错?
学生不做作业,被老师罚站,因此而失去学习兴趣,这个逻辑成立,但是很牵强。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学生是本来就没有学习兴趣而不做作业的,所以,我们不能把责任直接推给老师,让老师来背锅。
众多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原因,那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范,父母的缺位。
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家长没有家长的样子。
一个学生不写作业,老师罚其站,仍然屡次不写,而我们知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个学生的本分,可见该生没有一个学生应有的样子。
一个老师用了罚站的方式来教育一个不写作业的孩子,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孩子仍然屡次不写,作为老师这时应该思考怎样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但是此老师仍然用原来的教育方式粗暴教学,可见其教育的惰性,欠缺教育热情,教育思维固化,没有一个老师应有的样子。
而一个家长面对了自己的孩子不写作业被老师罚站,没有协助老师教育孩子把作业做完,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督促作用,不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孩子完成作业,而是纠结事件中谁对谁错,可见此家长没有一个家长应有的样子
所以最终孩子厌学不是哪一方的原因,而是事件中的每一个都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三方共同努力配合,都切实的从自身做起,各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相互指责抱怨
学校不是万能的,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整天围着一个学生转,每个老师基本上至少教两个班或者更多,面对的学生至少是一百以上,所以,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如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位,对这个学生和家庭来说很可能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