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一篇文章时候,我脑海里闪现出两个词:鼓励,自由。
鼓励是因为从小到大,想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以鼓励为主,很少有什么人对我说风凉话。
自由,则是我时常想到那句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人们也总有选择自己态度和应对方式的自由”。
我的家庭,属于农村地道的老百姓那种类型,从我了解的几个祖辈到我父亲那代,都是农民。唯一不一样的是,更是对比我的家庭,和几个表弟表妹不一样之处:父母无理由的支持与鼓励。
小时候,区别还不大,爸妈都会叮嘱我们好好学习。顽皮时,也会举起棍子来打。但自初中起,渐渐的,父母给与的学习压力少了一些。他们对于我要考取大学的心愿一直在,至于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则是需要我自己自个去探索,很少把自己作为上一辈的经验,强加到我身上。
我会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现如今,我也经常会反思,为什么我没有变成那种妈宝男?或者那种少爷病?
(农村,父母过度溺爱,或者说,爷爷奶奶辈过度溺爱的话,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大学阶段,想学武术,需要钱。想学英语,需要钱。想学理财,需要钱。基本上都是需要几千块钱。当时父母想着,对孩子有用,最终都给了我钱。这和亲戚家不一样,亲戚家若是提出这个,大概他们父母,会先以学习这些技能失败为结局,倒推到孩子请求的时间段进行拒绝。理由也很简单,从小到大放弃学的东西太多了,随便就能找出一个例子。最终就是不了了之。
我父母也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自己都是勤勤恳恳不舍得花什么钱。我在外地求学时,他们需要供我读书,伙食基本上都很固定:鱼类(门前有条河,里面可以捕鱼)、蔬菜(自家种植)以及腊肉。勤俭节约的他们对于我的课外兴趣报名费,比较乐意掏出钱。
属于那种,一切为了后代,想后代过得更好的老一辈人思想。
我之所以没有养成那种乱七八糟的坏毛病,大概是因为,在网上冲浪时,机缘巧合之下喜欢上了阅读吧,从书中获得更多的见识。
农村孩子,能有个什么阅读氛围呢。我父母更是不会去主动学习新知识。所以学习氛围,基本上可以没有。但是对于我,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认识到了一些朋友。慢慢的视野得到扩充,思考的东西也多了起来:对自己的教育,对家庭的教育,乃至整个家庭的学习等等。
也是明白,很多内容,都是在书中。
一路走过来,我并没有别人那种很艰难,我感觉到的就是幸福。
当然,也会有一些坏人,不过大多是父母在面对。父母也会吵架,不过小时候我并不懂得如何应对,他们吵架我也很难受。现在的话,可能是父母年纪也大了,争吵的也少了。我在家里面,也更多是通过道理跟他们两沟通,毕竟吵架也解决不了问题,一家人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呢。
从我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到开始意识到,自己10年后,20年后,年制七老八十,是怎样的场景,也是花了一段时间。这是结果由我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决定。
我现在的工作环境是,普通城市,身边热爱读书的人也比较少。不过很幸运的是,没有人阻碍我阅读阻碍我学习,生活在这种环境,我感觉我很幸运(毕竟总会有自己在进步,给别人压力,别人没给我们好脸色的现实案例),至于网上一起学习进步的战友,暂且不提。
未来是怎样的?取决于每天怎么过的。
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后,因为疲惫,晚上摆烂度过?还是自我教育,学习其他人,日复一日的过充实日子呢?取决于此刻的自己。所以我感觉自己很自由,未来如何,掌握在此刻的自己手上。
生活中,我也常常遇到各种难题,我是经常会想到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着,她畅想着,在幽静的小道上,触摸树叶的样子,欣赏树叶的样子,这些都只是奢求。一想到这些,想到生活中依旧有很多经历过苦难的人依旧乐观的生活着,我瞬间会感觉到,自己遇到的,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有句话说得好“人立于天地之间,必有出路”,格局打开,总会感觉,生活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