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君最近很苦恼,因为她觉得她的生活和工作都陷入了低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虽然在我看来她现在遇到的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大事,无非是工作中老板不太满意、与老母亲相处不好、家里的宠物狗又生病了之类的普罗大众都会遇到的事情。但是A君一直深陷其中觉得非常苦恼。
我与A君相识多年,对她自幼家庭的生长教育及这些年的生活经历都非常了解。多年接触下来,可以说在某些方面A君就是一个巨婴。刚巧最近读完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与A君聊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她在行为、想法、态度等方面表现,无一不验证了书中所讲到的被父母宠坏的孩子会有的那些行为表现。于是,我试着用书中提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来给A君一些建议,果然收效不错。想来一本经典的书就是如此的厉害,它不但可以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自己、他人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且它可以提供方法论,帮你解决人生中的难题。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32年,其后多次再版,收获了诸多的赞誉与好评。作者阿德勒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早年虽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其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大作,开篇从“意义”讲起。你是否曾有过这样想法或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等等,有时难免会觉得自己陷入了一种“意义”的迷思。然而生活的意义就是这样一个无论过去多少年,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困惑。作者认为“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理解。”
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每个人天生的生理状况不同,如有些人有生理缺陷而有些人没有;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如娇宠或忽视;个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和兴趣不同等等,会影响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赋予——它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一个人对生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表现在其行为、态度、动作等方面。对一个从小被宠坏的巨婴,一个一路顺风顺水长大的孩子,其很难正确的理解和面对一些平常人看来很小的困难或挫折。
所以巨婴要如何面对困难的重点之一是理解“意义”这个困惑,决定一个人的不是环境,而是他对环境的估计。在其一直的生活环境了他从来没有估计过困难是什么,自然也就无从面对了。重新理解生活的意义,可以让巨婴们对环境有正确的估计。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哪些迷思呢?首先,它让我们正视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而目标的不同取决于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其次,不要太多纠结于自卑这种情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点,想要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人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说起来还是非常理论化,不是很好理解。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案:想要真的了解一个人,要从他的过去入手,他小时候的经历决定了他选择怎样的生活样式。在孩子的养育中,父母扮演者怎样的角色,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如何拓展孩子对家人及世界的兴趣?怎样进行职业的选择?教育应该怎样做?等等,虽然书中的有些观念和建议受到时代的约束,在今天的我们来看可能有失偏颇或者已经不太适用了,但是这本书整体的框架、理念和方法还是非常经典的,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书中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值得一读。
此外,合作也是贯穿全书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点。阿德勒主推合作的意义。在他看来,很多人的失败,都是因为不会合作。因此,每个人应该将合作视为最高目标。任何的争执、批评、贬抑对方都是不必要的。学会良好的合作,才可能实现自卑的超越。
根据《自卑与超越》书中的观点,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于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所以今后在遇到让自己自卑的事情时,不要再认为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巨婴还是从小被忽视的小孩,如果你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局之中,那么你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追求那一份适合自己的意义,与这个世界产生更多的链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才是这本书中所说的超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