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和作者:
本书作者伊瓦拉博士通过对来自各行各业的39位成功转行者进行的深度访谈和调查,提炼出一系列职业转型的普适策略,颠覆了传统职业规划的认知,向人们揭示了成功转变职业生涯的新方法。
作者埃米尼亚·伊瓦拉,耶鲁大学博士,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曾在哈佛商学院任教13年。她曾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21世纪最重要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
第一、很多人为什么不敢转行?
第二、如何才能成功顺利地转行?
第三、转行的本质是什么?
第一、很多人为什么不敢转行
1、错误的假设
我们之所以不敢转行或者难以下决心转行,原因在于我们难以丢掉那些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假设。
真正决定我们要做什么样工作,或者要不要转行,不应当仅仅取决于现状是什么或我们有什么样的技能。
2、职业选择的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的顶层:最常见的职业选择思路。
比如:我在什么机构,做什么工作,要不要继续做某个具体的岗位等。
金字塔的第二层:不太会被具体的岗位、工作所局限。
比如:思考的是我的能力是什么?我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我觉得工作能够给我的价值是什么?
金字塔的底层:职业选择的最基础标准,对职业抉择影响最大。
在这个层面思考的是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在选择一份职业时,可以用这个金字塔结构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视角,来帮自己进行职业定位。
3、转行的时机
当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底层价值观时,就是最佳职业转型时机。
比如:当你发现了自己有热情很想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你想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却无法调和的时候,你就不要再担心和犹豫了,你的最佳转型时机到了。
第二、如何才能成功顺利地转行
1、列出“可能的自我”
在重新职业选择的时候,你需要放弃寻找那所谓的“真实的自我”,而应该努力去发现“可能的自我”。
转行误区:转行前要先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只有找到自己的热爱,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可能的自我: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兹尔·马库斯提出,认为每个人都是“可能的自我”,我们不是一个自我,而是由许多个自我构成的整体,自我是塑造出来的,而“真实的自我”可能并不存在。
现实可能性列表:把可能成为的自我列出来,比如心中所有觉得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可能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去挖掘自己能够做什么,或者唯一热爱的是什么。
2、不断试错
找到一个新的职业和新的行业,其实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要做的不是一开始就全力以赴,不是下个大决定然后一次改变所有的事情,而首先要做的是试错。
转行误区:选择了想要尝试的方向,然后全力以赴、一步到位。
如何试错:小范围的低成本的去尝试不同的工作,这里并不是说要不停地去换工作,而是说在保留现在工作的前提下,去开发一些副业。比如:兼职、外包或去感兴趣的领域接受培训等
试错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一个去尝试,找到“可能的自我”的过程。正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进行跨行尝试的成本高,因此,小范围低成本的试错就为我们探寻和验证可能的自我创造了机会。(可参考《反脆弱》和《麦肯锡方法》这两本书,都涉及到这个方法。)
3、发展新的人脉
在转行过程中,想要让自己更坚定的走下去,获得心理支持,就要找到自己的导师,和跳出过去的人脉圈子去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这样才能够一方面获得技术上的支持,一方面获得精神和感情上的支持,让自己最终能够坚持走下去。
寻找一个导师
导师可以降低你加入一个新行业的成本,帮助你熟悉环境和行业规则,也会鼓励你完成心理方面的转变。
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过去的人脉关系会阻碍你的转行,因为他们是以过去对你的认知来评价你。
新领域的人脉,会给你提供各种各样新的机会和情感支持,帮助你融入。
第三、转行的本质是什么?
1、转行的本质
转行并非换个工作那么简单,本质上是一个自我身份转变和认同的过程,是一个职业身份重新塑造重新阐释的过程。
职业身份重塑,意味着你要把 “你过去是什么人”和“你将成为什么人”联系起来。
2、重构自我转变的故事
在这种身份大幅变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转变赋予意义,讲述一个把过去自己和未来自己联系在一起的故事,从而让自己和被人都理解和支持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真正转行成功。
3、探索转行意义的3个方法
- 在生活中不断利用各种事件进行反思。
- 以退为进
- 利用生活的感悟去审视自己
本书金句:
1.“真实的自我”根植于过去,而“可能的自我”则立足于现在和未来。
2.当你想要重塑自己新的职业身份的时候,最了解你的人反而最可能阻碍你,而不是帮助你。
3.塑造“职业身份”是一种实践,是一个对你“可能的自我”进行测试、检验和了解的过程。
4.离开那些以前熟知我们的人,我们会变得更有可塑性。
5.任何行业的学习都是一种社交过程:我们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群体中进行实践,同时在这个群体和成员中塑造新的身份。
6.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曾经有过相同经历并了解自己方向的指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