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便是开始
天灾无情,爱也无畏
你此刻会在干嘛呢?和恋人互相依偎着看夕阳,说着天长地久的甜蜜情话;还是硬挤着那快要爆满的公交,身体的每一处都在抗议着,你抱怨着生活好艰难啊;还是和妈妈因为想买新型游戏机正在激烈争吵着?你甚至还在抱怨妈妈为什么要把我带到这世界;还是正在和爸爸撒娇要零花钱买冰淇淋?你抱怨生活的艰难,觉得人活着好累啊。还是正觉得生活好美好啊,你还有好多事情没做,世界你还没有逛够呢,是啊,可是当全世界都在某一瞬间黑暗了,就如同你生活在的水晶杯,有一天上帝不高兴了,就狠狠地往地上摔碎了,你生活的载体没有了,甚至肉体与灵魂也可能会被分离消散了,连你生活在这世界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权利都没有,这时你是否会觉得人活着真好,甚至真爽?
«唐山大地震»是由冯小刚导演的影片,是根据1976年7月27日,唐山地区爆发的7.8级强烈地震而拍摄的。这部影片表面看似一部灾难片,实则主线是在表达亲情的伟大和人的坚强还有受创伤者治愈心灵的道路。影片一开始是这样的画面,一个拥有一对双胞胎的普通的底层家庭,父亲方大强,母亲李元妮,还有一对双胞胎,方达和方登,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从情节设置上看:一台破旧的电风扇,妈妈的叮咛,夏天窗外的蝉虫鸣叫,简单地塑造了一幅静谧恬静的上世纪农村的午后生活;接着镜头一转,方登l嚷嚷着也要西红柿,为后来的情节作了铺垫,这是个隐藏的细节;一大群蜻蜓满天飞,预示着灾难来临。
从镜头运用上看:地面开始震动,墙体开始崩裂,水管爆裂,整座城市在一瞬间化为废墟 ,运用了长镜头,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无助,受到的伤害与破坏很难想象;声音镜头:母亲看到孩子的呼唤,那句"来了",短短一句却将所有爱融入其中,仿佛可以穿破这个灾难的喉咙,一切都无法阻挡自己救子,在天灾面前,爱总是无畏的,父亲也为救孩子被这无情的灾难吞噬,我觉得拍摄父亲这段镜头可以适当加长一些,增加一些必要的情节。
从这部影片中,有几个重要的镜头牵动我的心,在面对同一块石头压住方登和方达,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救一个时,这是最难以抉择的,就如我们人生中一定会遇到令我们无法做出选择的事,可又不得不决定,这很现实,母亲忍痛说救弟弟,母亲在此内心的情感是影片最大的亮点,母爱总是伟大的,她为我们撑起一切,她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她愿意为你付出一切,可是在现实和不可控因素下,她别无选择,可见她是多么无助。拍摄到母亲的面部、这样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触,这时候有一个镜头是记录了方登无意间听到救弟弟的神情,是无助的,复杂的,又难以捉摸的。
这时其实在方登心里已经埋下了隐痛,殊不知这痛需要愈合32年,看到这里是本片高潮,让人泪目,其实这部影片一开始对我来说是平淡无奇的,23秒地震前和地震后方登被领养的剧情发展,没有起伏的,而最打动我的是最后那个镜头,方登理解了母亲,在墓地前,看到多年来母亲为自己准备的课本和那个书包,才真正理解母亲多年来内心的愧疚,母女相拥那一幕是最后的结局,是重新揪起观众心灵的情节;
方登那一句"我折磨了你32年"让我落泪,而此时方登为什么会原谅母亲理解母亲,影片铺设了这样一个情节,方登在汶川救助一个双腿被压在水泥板的小女孩儿。女孩儿的母亲最终做出痛苦的决定:用截肢的办法救女儿的命。这又触动了方凳记忆中最敏感的神经,她想起了母亲当年救弟弟的选择,但这次方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体会到了母亲当年的选择,体会出了母亲当年的痛苦。她想开了,这是方登原谅母亲的开始。方登心里的结解开了。
影片在王菲空灵的歌声中结束,大幕停在政府为唐山大地震死难者建造的遇难者纪念墙的画面,唱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逝去的人超度,缅怀。这部影片让我们缅怀过去,纪念那次剧烈伤亡惨重的唐山大地震。其实《唐山大地震》本质上并非商业片,而只是一部政治宣传片而已。只不过它披了一层商业的外衣。
回想曾经的争吵和幸福瞬间,活着这一切才是开始的创造条件。所以,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不知道哪天上帝就不高兴了,就想剥夺我们生活的权利,我们想逛逛世界的好奇心,可是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珍惜现在,珍爱生命,珍惜每一个瞬间,无论是争吵还是欢笑,好好抓住每一个瞬间,释怀过去,把握现在,向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