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的孩子,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吗?其实不然。这里面牵涉到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01
我班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听班主任说,去孩子家家访时,客厅整整一面墙都是书柜。
广泛阅读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凡提到课堂之外的作品,她总能说出一二。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她却知道,仅这一点,就让她成了语文课上的小红人。
可是,这个班里我最欣赏的女孩,她的作文也最让我头疼。
中考作文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讲究以事写人,以事抒情。而这个孩子,却特别擅长议论。不是把记叙文倾向明显的题目写成了议论文,就是记叙文中过多迁移,导致语言不够简练。因此,每次作文都很难拿高分。
不阅读写不出好作文,可阅读也不一定能写出好作文。到底问题出在哪呢?
02
上文提到的孩子,之所以喜欢议论,其实跟她本人的阅读倾向有很大关系。
从她平时的发言和作文不难看出,孩子涉猎很广。古典文学、网络文学、评论性文章都有涉及。唯独对于她作文中的痛点没有进行针对性阅读。
这就好比小朋友的挑食问题,明明缺乏维生素却偏偏总爱吃肉,长此以往,不长成胖子才怪!
文章中的孩子,既然是语言和细节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应该针对性地去读一读短篇小说、叙事性散文、甚至诗歌。这些类型的文章才能让我们关注细节、描写细节。
古典小说当然经典,但由于语言的隔阂,学以致用并不容易;网络文学虽然为青少年所喜爱,但毕竟大多是言情小说,虚幻成分高,对于写作益处也不大。
我并不是反对读古典,相反,只要孩子读得懂,可以尽情地读。
只是从写作文的角度来说,只有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的阅读,才是最实用的阅读。
当然,我们让孩子看书,绝不能只奔着考试去。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的终生发展。因为考试而逼迫孩子去阅读,就好像《五猖会》中,父亲在看戏前逼迫鲁迅背书一样,书是背出来了,但看戏的兴致也消失殆尽了。
03
读书多,但写不好文章,其实还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读的问题。
要想阅读能真正的为写作服务,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学生来说,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摘抄。
摘抄那些你觉得以后写作时可能会用得上的字词、句子,甚至是段落、篇章。
比如说,我不知道怎么简单描写一个人看不懂东西时的眼睛,而在昨天的阅读中正好碰到了这个句子:”两只眼睛骨碌碌地东张西望”,于是就记在了笔记上。
摘抄了之后还得运用。最好是立即新造一个句子,加深印象。
于是,我在这个句子下面,又继续写道:“拿到手中的资料,我丈二摸不着头脑,只能两只眼睛在文字上骨碌碌来回转动。”
新造了句子之后,这个词语才成为自己的词语,印象更深刻,才能记得更牢固。写作的时候,万一遇到类似的场景,词语便能呼之欲出。
摘抄最好能够分类,并打上标签。
分类要看个人的习惯,可以按时间分,也可以按类型分,还可以按篇章分。时间和篇章,就不用说了。我比较喜欢按类型进行分类。比如将描写眼睛的分为一类,不信任的时候怎么描写,哀伤的时候怎么描写,快乐的时候又怎么描写。这样一集中,既容易寻找,又印象深刻。
最后一点,知识是会遗忘的,一定要复习。
钱钟书据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其实也是靠后期不时翻看笔记才能做到这一点。大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不阅读肯定写不出好作文。但只阅读也不行。还得带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去反思自己读书的方向正不正确,读书的方法有没有效,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