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写字要具体具体,再具体。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具象的,更具体化。
读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肯定让我们写过这样一篇作文,请你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规定不少于800字。童年一词,就归属于抽象领域,现在若是让我去写这篇作文,那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具体具体,再具体就完了。
我的童年有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鸡鸣狗叫,我的家乡有我的小学,我的小学有六间瓦房,我的小学门口有一条路,在这条路的拐角处有两排猪圈,在猪圈的旁边有一条河,夏天,午休时间,班主任会来河里抓我们一群熊孩子,冬天,傍晚时分,我妈妈会来到已经结了冰的河里叫我回家吃饭,有一次,我在河的上游,等我的几个小伙伴,还有一次,我在河的下游等过一位女同学……。看吧,具体的威力,把抽象的写成具体的,具体的再具体一点,简直是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写了。
只可惜,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并没教我们要这样去思考,这样去写,所以,即便是老师选出来优秀的作文,同时还读给我们听过之后,我们依然不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写什么。
那该如何评判一件事,我们具体具体,再具体的讲清楚了呢?
我所理解的具体具体,再具体的其中一个判断依据,就是你去讲给六七岁的小朋友听,如果小朋友都能理解你讲的事情,那多半是已经再具体不过了。
通常情况下,小朋友问到父母一些抽象问题的时候,父母通常的解释都是:“等你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比如说,前段时间在老家过年,我们就谈到了儿时的过年情境,说些小时候过年多好多好,现在过年多没意思之类的话,于是怀旧情绪悠然而生。突然,旁边一个发小的小孩开口就问他妈妈:“妈妈,妈妈,什么是怀旧啊?”我记不清,当时他妈妈是怎么回答他儿子的,但我估计,可能就是类似我上面的解释。
实话实说,要具体具体,再具体的解释出怀旧,并且还能让那么小的小孩听懂,确实很难,他没经历过的阶段,真的没办法深刻体会。可是,尝试着去举到现实生活中实例,总比敷衍的说一句“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要好的多。因为,仔细去思考抽象事物真的对我们有巨大帮助,反过来说,你连很多抽象事物都能理解透彻,那理解那些具体事物岂不是更透彻了。
仔细想想,从小到大,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凡是复杂一点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反过来,也貌似成立。于是乎,判断一个人文化水平高低的依据,可能就得出来了。不是什么普遍以为的学历高,素质高,讲话说话得体,等等,而是,去看这个人能够理解多少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抽象概念。理解的越多,文化水平越高。
理解抽象概念,会引发我们不断的思考,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持续的成长进步,这事可是板上钉钉的。有个统计数据,是说,世界上只有5%人在思考,10%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85%的人宁愿死也不思考,可见,思考是多么罕见的一件事,可是即使我们知道了这句话,进而随之带来一个疑问:究竟要思考什么呢?难道要思考如何赚钱?如何育儿?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如何减肥?如何讲话?等等,看吧,提到思考,就蹦出来这么多问题。知道思考什么,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反正你肯定有自己思考的东西,对于思考什么,其实你已经心里有数了。而我,这篇文章,就是给大家一个引子,即怎样思考,如何思考。
具体具体,再具体。你不妨,把这个方法当做一个游戏,以后,但凡是遇到抽象的,都尝试用具体具体,再具体去思考,拿出一张纸,或者就再手机打字,一切你想到的,放心大胆的想,天马行空的想,你会发现,这事真的很有意思,放佛生活多了一处你从未注意到的美景。甚至,在餐桌上,尤其是在同孩子一起用餐时,你可能再也不讨论家长里短了,再也不玩手机了,而是讨论各种抽象名词,对于小朋友而言,由于他们经常听到你们在讨论抽象名词,于是,他也渐渐学会了用具体具体,再具体的方法去思考了。于是,他就真的渐渐的成为一名学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