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步入老龄化,养老制度的逐步健全似乎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疗。更多的人因为政策的原因资金变得越来越富裕,而投资理财知识的欠缺让很多的不法分子看到实现自身财富自由的希望。
2016年4月14日,22岁的于欢因为无法偿还高利货,苏霞(于欢母亲)被11名催债人围攻侮辱时,于欢持刀刺伤4人,其中1人因失血性体克死亡。2017年2月17日,“于欢案”一审宣判,被告人于欢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决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也再次将民间借贷这个行业推上风口浪尖。
民间借贷虽然被称为灰色的罪彩地带,但因为有其生存的土壤,从古至今都未绝迹,不断有人飞扑火般地投身到民间借贷的行业中,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壮大。2013年11月,湖南湘潭民营企业家王检忠跳楼身亡,其公司涉民间借贷23亿余元;2014年9月,邵东金谷子大酒店老板黄某某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1.8亿元,引发债权人拉横幅索债;2014年10月,娄底清洁工文朝霞因讨不回血汗钱投河自尽,生前她把全部积蓄投入九龙集团和宇森汽车销售公司等等事件,而这些人间悲剧的上演的原因正是因为民间借贷所导致的。
很多人责怪借钱的人不够谨慎。但这种责怪其实是不公平的,数据统计显示,民间借贷的主要服务团体为老年人。保守是老年人的代表词,对于自身的养老钱绝对会慎之又慎,但为何他们还是愿意把自己的养老钱借出去?因为一条“通货膨胀”的枷锁,时刻束缚在他们的周围。在市场经济泡沫环境中,投资回报还需要扣减通胀贴水,如果得不到高收益,那就意味着赔钱,银行存款利息赶不上物价变化,民间金融又不发达,金融渠道受限,老人们把养老钱借给愿出高利率但有风险的企业,也是不得已为之的行为,似乎可以被原谅。
老板拖垮了老人的养老钱,谁又拖垮了老板?答案是市场经济泡沫。泡沫风起云涌时,你是老板都不好意思不冒险;泡沫幻境破灭时,你是老板都不好一个不跟着跳楼。
曾有学者说:“每次泡沫来时,总是存在两种人:一种是不停地指出泡沫会很快破灭;另一种是欣然在泡沫中游泳。前一种人越来越聪明,后一种人越来越有钱。我以前做过第一种人,这几年幡然醒悟,做后一种。”
可想而知的是,这样的学者不在少数。问题是,学者也无法知道泡沫何时破灭,他们其实也面临着很高的风险。但是,他们有办法逃避风险。他们的办法就是,一旦泡沫开始破灭,他们就鼓吹M2扩张“抗通缩”,这样泡沫就会维持下去。当然,总有维持不下去的一天。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不跟着泡沫走的人会吃亏。
2015年上半年股市的暴涨,人们面对这样的行情牛市,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要不要进股市?就算知道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依然拦不住群众们日益高涨的投资热情。因为不加入这次市场的狂欢中来的话,别人赚到钱自己却赚不到,时代会将自己淘汰,钱会变得更加不值钱。所以,很多人高唱“借钱进股市”也就不足为怪了。
面对民间借贷危机,一些专家提出了错误的方法:对民间金融严加限制。实际上,正是因为对民间金融的严加限制,使得有实力、重信誉的民间金融机构缺乏。在市场经济膨胀的泡沫面前,病急乱投医是老百姓常态,所以会将养老钱投向那些有问题的企业。G先生认为发展民间金融,有利于舒缓老百姓的焦虑,增加老百姓的投资渠道,降低金融风险。另外,要让老百姓对货币购买力有信心,这样他们才不会涉及到不健全的民间借贷行业中来。
理财投资不能单纯的依靠感觉,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子女不在身边,让这些销售人员有了可乘之机,对他们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博得了老年人的欢心。所以更多在外拼搏的年轻人,出门在外不要忘记身在家乡的父母,多点关怀多点爱!
G先生建议,投资理财市场繁华的背后,有着数不胜数的“陷阱”正等待着它的有缘人,老年人群更是有缘人中的有缘人。国外投资理财时都会携带者律师、理财顾问的专业人士,在国内,理财投资全凭感觉和销售人员的一张嘴。这时候你身边缺少只是一个专业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