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股市火爆,各个微信群、QQ群都在讨论,有的乐观,大谈一月10倍的收益;有的悲观,讲那个百万富翁的段子:有人炒股炒成了百万富翁,因为——他原来是千万富翁。
身边同学朋友都在三十左右,温水煮青蛙也煮了小十来年,工作、生活渐趋平淡,职业也渐渐在淡成了一个谋生手段,眼见着85后、90生猛,满腔热情地投身各种“不靠谱”的想法,主流媒体又大吹“万众创业”,马云一句话“有点理想还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一下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也想走出围城,可又患得患失。
小时候学了一篇课文,说小马要过河,松鼠说,不要下水不要下水,我表哥前两天就淹死在河里了;老牛说,下水吧下水吧,河水很浅才到我膝盖。后来小马亲自下了水,才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
三个段子讲完,我要说得就显而易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去炒炒股,试着创创业,才知道水深水浅,更重要的,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这种生活。
自己亲身经历来的,才能成为你的,你的经验,你的智慧。理论,书,励志故事,听一遍时大受启发,听得多了,也就没啥感觉了,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姊家有女初长成,初中毕业,正是叛逆的年纪,但也是学东西最快的时候。姐早就给她计划好了,暑假补高中课,一切服务三年后的高考。我不同意:真不如暑假让她去打工,体会一下挣钱的艰辛,感受一下人情的冷暖,放下那点小自尊。美国孩子显得成熟,懂事,自立,跟他们更早地打工有关。开发心智,培养性格,这是教育的目的。而对于性格的养成,对于生活智慧的成熟,非得需要孩子自己去摔打去经历,而不能靠几个英雄故事、几部伟人传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可以理解为行动。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去行动,去体验不同的经历,而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地“行”。浅显的行可能感官愉悦,而深度的行能够锻造性格,触及灵魂。
阳明心学讲究“知行合一”,佛陀讲究三世修行,修与行,都得靠自己亲自去践行,去体会,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智慧。否则, 一说出来,就是“掉书袋”,最新潮的概念,无懈可击的逻辑,可自己内心里都无法信服。因为自己没法骗自己:你敢靠这个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么?
提出理论,实践,验证,修正,形成自己判断,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智慧,慢慢塑造出自己的底蕴。我们说一个人有“料”,不是说他学富五车,而是说他有真正的智慧。
前两天和朋友讨论,游戏好不好,实际上,游戏只是一个工具,跟电视、书本没啥区别。如果有好的游戏内容,既能调动人的兴趣去参与,又能加强人性好的一面而不是顺应人性的缺陷,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行”的工具,低成本地创造各种“行”的条件:静坐家中模拟人生百态,一日修行之功抵现实一年,不也很好?当然,这样的游戏厂商需要有大愿力愿做这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