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要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是很困难的。要想能做到特立独行,需要极其强大的自我,极其另类的性格。
人为什么会过度自信。心理学里有一个术语叫悲观现实主义。也就是说,悲观的人看这个世界往往更为准确。但是,我们的人生需要乐观,尽管这种乐观不可避免地带有自我欺骗的性质。
你要是问一个司机,你的车技如何?90%的司机都会认为自己的车技高于平均水平。
我们的认知模式中还有一种缺陷,叫“后见之明”,这种“后见之明”也会导致我们过度自信。“后见之明”是说,事后来看,我们会高估自己在事前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你会觉得:我早就说过北京的房价会上涨,我早就知道特朗普会当选美国总统,我早就预言过,那谁谁谁和谁谁谁是过不下去的。但你之所以对自己如此有信心,是因为你自动屏蔽了以前作出的错误预测和错误判断。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是由于我们害怕“认知失调”。如果我们的观念和现实世界出现矛盾,我们会觉得非常痛苦。于是,我们不仅不会改变自己的观念,反而会强化自己原来的认知。
那人为什么会过度悲观?我们有一种本能的倾向,会害怕失去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相信你还记得卡尼曼这个名字,他就是《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也是行为经济学的先驱。他是一位心理学家,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他们讲到,跟得到一百块钱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相比,失去一百块钱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要更大。你去做一个手术,大夫告诉你,这个手术有90%的成功概率,你愿意不愿意做?你很可能会很高兴地说,那就做呗。但大夫要是告诉你,这个手术有10%的概率会失败,你愿意不愿意做呢?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90%的成功概率和10%的失败概率,说的是一回事啊,为什么你却会有不同的反应呢?这就跟数学没有关系了,是你内在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