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父母看了我几遍关于六个高效教育工具的文章以后,就托朋友热切地约我见面。见面后妈妈说看了我的文章后,开始觉得非常好,也认真开始做了,做了几天以后发现结果远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在说这话的时候,孩子正从自己房间出来喝水,喝完水后孩子也没和我这个客人打招呼,就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妈妈就叫住了儿子说:“你怎么不和高老师打招呼呢?!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没礼,都给你说了多少遍了?!真是不长记性。”
孩子什么话也没说,就气冲冲地走进自己房间,“呯”的一声关上自己房门,那反锁房门的声音仿佛就是在向家长的批评发出最强烈的抗议。
父母都不约而同地无奈摇摇头,看着他们欲说又止的痛苦表情,我就主动问妈妈,刚才的教育过程是用的六个高效教育工具的哪一个。
此时他们可能也被我的这个问题所触动,都默默无语。我们就刚才妈妈的批评作了分析:
刚才对孩子的批评过程中,六个高效教肓工具中的任何一个工具都没有用上。
相反“你怎么不和高老师打招呼呢!?”这种责问方式会让任何人听起来心里都会不爽。试想如果别人也用这种语气来责问自己,我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这么没礼貌”、“真是不长记性”两句话里就给孩子贴上了两个负面标签。心理学当中的标签效应可是非常灵验的,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孩子就一步步变成和所贴标签一样的人。
从以上妈妈对的孩子的批评话话中可以看出,这种批评不但无效而且还有害。
妈妈若有所悟地问道:“高老师,那刚才孩子这样的表现,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主动给孩子介绍:“小明这是高老师。”此时孩子可能就自然会说:“高老师好。”
实在不知道怎么做,像刚才那样不但无效,而且反而有害的批评,那还不如干脆什么都不做,至少这样不会增加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然不是对孩子的这些缺点,就真正视而不见。可以等客人走后,再用六个高效教育工具和孩子定下规矩。当众表杨,私下批评这个铁律对成人、孩子都适用。
像以上家长这样学了几乎都没用上的情况,绝不是少数。原因就在于知易行难,在知和行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我们都很难跨越这个鸿沟。
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学习上,而是体现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便面。小到个人,大到一个组织很多时候都难跨越这个鸿沟。
在知行之间不仅有一个巨大的鸿沟,更麻烦的是我们绝大部分人还看不见这个巨大的鸿沟,就只有少数的成功者,才能看到而且跨越这个鸿沟。
或者可以说是因为他们看到并跨越了这个鸿沟,所以他们才成为了成功者。
正因如此
“为什么我知道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人生”才会火爆网络。
才有了“如果我们都能将知道,变成做到,我们都会将比现在快乐十倍,幸福十倍,成功十倍。”一说。
如果我们真能将科学的教育方法变为行动,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就会快乐十倍,幸福十倍,成功十倍。
难道这个鸿沟就只有那些少数成功者才能跨越过去!?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真的就无能为力了吗?
我们就真的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孩子,一步步走向我们不愿看到的方向吗?
可喜的是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证明:这个鸿沟我们人人都能跨越,只要我们愿意。
如何跨越这个鸿沟,明天将有高人为我们引路,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