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因为书名而被错过的好书,《西游补》一定榜上有名。自古以来,西游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人们甚至有些审美疲劳,但是《西游补》这本书,绝对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作者董说,为明末小说家,中年出家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
有人说它是中国最早的穿越小说,也有人称它世界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总之作者想象力丰富、不落俗套,让人直呼过瘾,一些针砭时弊之语,如今看来也是同样有意义。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惟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
所谓《西游补》,便是补入《西游记》的“三调芭蕉扇”之后,全书共十六回,跟随着的孙行者的视角让读者也坠入一个如梦如幻、似真似假的情境中。
书中世界大致解构为三层。一是真实世界,二是虚幻世界,三是虚幻世界中的平行宇宙。
正对应入“新唐”,入“青青世界”,入“镜”,一层进一层,一层险一层。
真实世界中唐僧与八戒、沙僧树下休息,孙行者西去寻饭。
此后,行者已被心迷却不知进入虚幻世界。寻饭途中见到一城池写着“大唐”,行者不知真假,便前去了解,偶然听得秦始皇有一驱山铎,便想着借此可将有妖怪的山驱逐,又正巧听到天子要封唐僧做将军,追赶上去,见一群“踏空儿”在凿天,打听之后知道,师父去了“青青世界”。
在“青青世界”中见到小月王所造“万镜楼台”,一镜管一世界,叫做“三千大世界”,行者想着入“古人世界”寻的驱山铎,结果幻作虞姬,与项羽一番缠绵后套出始皇在“懵懂世界”,“古人世界”与“懵懂世界”中间又有一个“未来世界”,行者又坠入了“未来世界”,进入后被一童子扯住不让走说阎罗王得病而亡请他权管半日,当日审判为秦桧,将其恶行显现一顿折磨后别过,正踌躇之时,遇一人将他推出,又回到了万镜楼。
回到“青青世界”中,见师父和小月王诗词唱和,然后又听弹词,讲的却是行者昨日“万镜楼”之事,听得唐僧一阵哭泣,不去取经了,小月王大喜便让下人搬戏,戏文却是“孙丞相”,众人称赞着孙丞相的夫人如何标致、五个儿子如何风华。行者一时疑惑,此时大唐使者来了,诏书一下,唐僧果然成了大唐西域杀青大将军,要即日起兵镇压叛军。
沙场点兵,孙悟空以“孙悟幻”的名字被唐僧任命为“破垒先锋将”。当唐僧兵马进入西戎世界,孙悟空遇到一名叫“菠萝蜜王”者自称孙悟空嫡嫡亲亲的儿子,原来是当日孙行者为借芭蕉扇钻入了罗刹女肚中,之后产下蜜王,便说孙行者是其父。
小月王此时领兵助战,双方终于大战在一起,小月王、唐僧俱战死沙场。孙悟空一时难忍显出大闹天宫的身段准备一战,却被虚空主人唤醒,才知自己被鲭鱼精所迷,方才所历的是种种幻境。
待行者又回到真实世界,见到唐僧在收一小和尚做徒弟,便知是那鲭鱼精,取出金箍棒打下去果然现出个鲭鱼尸首。
在真实世界中唐僧只觉过了一个时辰,而行者已在虚幻世界云游了几日。
我觉得书中最精彩的一个构思是万镜楼台。
在一个限定的空间里,通过无数面镜子构造出一个个无限大的世界,每个世界又互通,最巧妙的是镜中人知道自己是镜中人,项羽评议秦始皇道:“人要辨个智愚、愚智。始皇的智是个愚智。元造天尊见他懵懂得紧,不可放在古人世界,登时派到懵懂世界去了”。这一部分以行者想要寻得驱山铎为线头,串起了“古人世界”、“未来世界”、“懵懂世界”,中途还有“无人世界”这个小插曲。
而“六贼”、“西施”、“绿珠”、“丝丝”、“秦桧”、“岳飞”、“新古人”等人物,或虚或真的人物形象,处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时点,却被作者安排在同一个时空中,每个故事碎片单独摘出来也不影响故事的整体性,但放在一个平面来看,相互关联且逻辑自冾,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
在《西游记》中,一般先说出是何妖何怪,而在《西游补》中,直到最后才知是鲭鱼精,作者说道:
“情妖者,鲭鱼精也,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逸乐而入,或一念疑摇而入,或从所见所闻而入。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空破情根,必先走入人情内;走入情内,见得世界情根之虚,然后走出情外,认得道根之实”
书中所让行者历经的情劫,不是狭义理解的“情”,而是“人世间情”。
他对于世俗生活也自有一番见解和适应准则,他在“天下第一号”镜中看到正值科举考试放榜,众人各怀心思,他便讥讽道:
“一班无耳无目,无舌无鼻,无手无脚,无心无肺,无骨无筋,无血无气之人,名曰秀才;百年只用一张纸,盖棺却无两句书!做的文字,更有蹊跷:混沌死过几万年还放他不过;尧、舜安坐在黄庭内,也要牵来!呼吸是清虚之物,不去养他,却去惹他;精神是一身之宝,不去静他!你道这个文章叫做什么?原来叫做“纱帽文章”!会做几句,便是那人福运,便有人抬举他,便有人奉承他,便有人恐怕他。”
这一段说的过于犀利,哪怕是现在,党政机关材料一片官话套话,不也和几百年前没什么两样吗。
在后文中幻作虞姬的孙行者,活脱一个撩男高手,颇解风情,他“取出一尺冰罗,不住的掩泪,单单露出半面,望着项羽,似怨似怒。” 这样的行者,可完全不像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
在他遇到岳飞后,决意要拜他为师,凑成儒释道三教全身,并说了句禅话:“有君尽忠,为臣报国;个个天王,人人是佛”,在这里又看到了行者的另一面,他心中是有着家国情怀,一身凛然正气,倒像是一个儒生。
当他和他儿子的“大蜜王”对战时,竟在这个时候“无主无张”犯了难,此时的他也没有超脱到不顾人世间的伦理纲常。之后,行者才被虚空主人唤醒,逃出了此番“情”劫。
书中孙行者少了些神性,无论是外貌或是性格,更接近于凡人,他担心被师父念了咒,失了体面;他在天门外听得别人一番诬陷也只是无奈;当听到新唐天子要诏唐僧做将军,又愁又闷,又惊又骇,却又怕自己无端生事连累师父;他被人拉住要当判官时担心自己一时莽撞误杀了好人,又怕出现个公正的证人一时让他无法裁决;他在寻驱山铎的途中害怕自己有行为不当之处被人误解而放弃;他担心师父娶妻还俗,担心大唐改旗易帜。
我们看到的行者,他不似《西游记》里那般的神通广大,在《西游补》中他有世俗心、也识得儿女情、也有家国情怀,他被人无端诽谤,也遭遇求人无果,他时时焦虑,处处生疑,满脑子的肯定与否定,他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他又急躁不安、心神不定,有着七情六欲。
与其说这是取经途中行者需历经的一次“劫难”,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在人生的长河中所需面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