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阵子和一位要好的朋友小酌,酒过三巡她眼神迷离地对我说,“怎么毕业之后会这样?身在祖国首都,正值最好年华,我本该把日子过得生机勃勃,可为什么每天都是千篇一律地刷着过,哎,不开心,大城市的优势我是一点没利用上。”
“工作还顺利吗?”我关切地问。
“顺啊,闲的要命,赚的不多。”她怏怏地回答。
这就是了,终日碌碌无为,毫无成就感,一个人得对自己要求多低才会满足。如果说整一个女人的办法是给她1000套最时髦的服装,不给她镜子;那么整一个有志女青年的方法就是给她一间办公室,不给她事做。而我那位朋友恰恰是一位典型的"折腾型"人才,我见过她为了一台晚会夜以继日的时候,也见过她为了一个项目策书加班加点的样子,那时候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连眼睛都闪闪发亮。
但是今天,她告诉我她不快乐。
/02/
实不相瞒,我也有过这种感受。彼时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残酷洗礼,上了大学后一心想要虚度人生,于是整个人从入学开始就特别松弛。有课就趴在教室最后一排睡觉,没课就泡在寝室,吃饭一律外卖,集体活动一律不参加。
这就是典型的混日子。按理来说,混吃等死最舒服我该高兴啊,但完全不是。由于生活无节制,全是吃和睡,不交际也不见太阳,整个人特别没精神,而且体重也达到历史最高。那阵子特别沮丧,尤其在混了一个学期之后发现室友们纷纷都得了奖学金或者成为学生会骨干,再或者通过各种兼职平台赚了钱而唯独自己挂了科的时候,那心情简直如同吃了苍蝇。那一刻我终于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我在意成绩,在意精神状态,也在意物质享受,所以我混不起。
于是二话不说,赶紧调整状态,再开学的时候重新捡起了英语,认真看书,虽然上课的时候也不完全听讲,但都有意识地抢占了前排,为的是可以集中精力,不睡觉。
说来也蛮神奇,后来,我的英语四级成绩全系第二,六级也顺利通过。渐渐地不再挂科,甚至还得了几次奖学金,同时还学了跳舞和日语。虽然这些改变谈不上励志,但因为告别了混日子的状态,我变得积极热情,并且未雨绸缪地规划起了自己的未来。自此,我意识到日子真的不应该拿来长期虚度,因为只要你还是一个对自己抱有期待的人,虚度人生就不会舒服。
/03/
因为混日子的快感是短暂的,代价却是长期的。上学的时候你会发现因为混日子,你无法做出来一个漂亮的简历,招聘会上频频碰壁,最后连那种压根不起眼的小公司你都得求爷爷告奶奶才进得去。
而上班之后因为混日子,你会对现状失望,对未来迷茫。而且最直接的恶果就是——钱不够用。
可想而知,一份清闲的工作注定无法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且人一旦闲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琢磨花钱。这也算是我那位朋友的亲身体会,工作最起初的那两年她并没察觉到混日子的危险,偶尔从单位翘班溜出来,逛逛商圈,吃吃甜点。直到有一次她经过一个橱窗,小心翼翼地捧起了一小瓶眼霜,无意间扫了一眼价钱之后发现悲伤那么大。然后她意识到,她那份温水煮青蛙的工作是原罪,于是第一次萌生结束这种生活的想法。
就在上个月,她如愿以偿地换了工作,看到她在朋友圈发状态说:“等姐月入过万,重新夺回家里顶梁柱的称号!”我忙问她新工作感觉如何,她立即把她领导表扬她的邮件截图发给我,并笑嘻嘻地回我说,:“虽然比之前忙,一时间还觉得有点累,但是我充实快乐,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我由衷为她开心。
/04/
也许会有人一辈子混日子也依然开心,但前提一定是他知足常乐,不羡慕也不追求自我能力范围之外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文明。但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边混一边不甘的。
有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曾经问我:"小姑娘,听说你写点东西?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提问发生在爸爸组织的同学聚会上,我也认得这位叔叔,他是长年混麻将馆的,我至今不知道他靠什么生存,但是每次聚会,郁郁寡欢的总是他。年年如此,年年不长进。
你对生活得过且过,生活就不会让你好过。前四十年用来混,后四十年只能用来质疑人生。而且他看起来一点都不舒服——他的眼睛里,写满了对生活的不满与不甘,脸因为长期饮酒已经有些红肿变形,指甲微微泛黄,肚子也挺的老大。
我不想无礼地给一个长辈灌鸡汤,但我真的觉得没必要四十几岁就好像人生无望,既然心有不甘,何不放弃混日子,以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度过每一天,虽然不能保证效果立竿见影,但总好过祥林嫂般地处处诉苦。
/05/
陈建斌在《中国式关系》的发布会上说:“现在的人总爱用奋斗啊等等这类词语形容自己的人生,但我觉得,人生其实就是挣扎。”这句话也简短地概括了他在剧中饰演的人物形象。
为什么挣扎,因为混日子太不舒服了,混日子简直危机四伏,人过中年,妻子对自己不忠,领导对自己不满。所以要挣扎,挣扎着摆脱这种平庸无奇的生活状态,挣扎着告诉自己这辈子还可以有别的活法。不为证明给谁看,只求自己心里舒坦。
毕竟人这一生,或长或短,可以慢慢过,不能白白过,更不能以一个不舒服的姿态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