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奇葩三国说》用了差不多四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后第一时间成了蔡康永的粉丝。
说说我看完的几个感受吧,
第一个感受是蔡康永和侯文咏知识好渊博,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渊博在哪里,文字逗逼、新鲜、鲜活有劲儿。
从文章的标题就能看出来,第一卷汉朝崩裂中第一章标题是:皇帝,快跑!第二章标题是:貂蝉的魔法爱情。第二卷灾难徐州中第一章标题是:那一夜,张飞喝醉了酒(哈哈)。第二章,曹操的不伦恋情,后续还有遇见床上的诸葛亮、赵云抱娃娃,杀啊。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作者的奇思妙想,对文字使用的活灵活现,越读越有趣,确实鲜活而有劲儿。
第二个知识渊博体现在对历史了解掌握的透彻程度。
虽然每个主题鲜活有劲儿,但每个标题都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第一卷第一章的皇帝快跑就讲了汉灵帝的财政手段和宦官干政,紧接着后院着火,然后汉灵帝一命呜呼。宦官专政到了什么程度,掩盖汉灵帝死亡直到汉少帝刘辩登基,然后刘辩被自己的舅老爷董卓废除,重新立了汉献帝刘协。刘协然后开始各种奔波、逃亡、傀儡、压迫等等生活历程。如此种种都被作者用诙谐幽默的字眼描述的清楚明白,少了杀伐决断的杀戮,多了对历史的考量,让我觉得明明是在读历史却又不是在读历史,明明看的都是杀伐决断、人心险恶、互相猜疑、勾心斗角,却从这些新鲜的逗逼文字中陷入思考中,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历史。
第三个知识渊博的点在于对人性的剖析非常直白又引人深思。比如对红脸关公是手持青龙偃月刀还是《春秋》都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放大了原著中鲜少提及的细节,让每一个缺少个性的三国人有了不一样的血肉感情。
第二个感受是,解读不一样的三国,作者从这些领导者身上找到了许许多多身为领导人不同的特质(HR职业病已上身,吼吼)。
比如曹操用人主要看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用完就扔。所以留下了曹操的千古名言“宁肯我付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曹操最大的愿景是天下归一,但就曹操的用人法则,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曹操最终落一个无人可用的下场。因为这些人不知道哪句话不对,突然就会人头落地。一个连自己的亲儿子曹植都不愿信任的人,谁愿意真心为他卖命为他打江山呢。曹操的心胸只狭窄,导致曹丕继承大任却容不下有才华的弟弟曹植,真真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
再看刘备,能屈能伸,爱戴人民。曹操攻打荆州时,曹操有80万大军,可刘备只有区区五千阿兵哥,这个比例可不是差的一点半点,刘备执意带着几万百姓一起撤退,这和袁绍用百姓做人肉盾牌差的可不是一个lever。刘备,进可对曹操俯首称臣,退可视曹操如野虎猛兽。
刘备礼贤下士,才有了三顾茅庐。刘备重视义气,才有了张飞、关羽、刘备的铁三角组合。刘备让他的人不但吃的好住得好,更是心情好,这点曹操差的太多了,虽然曹操也重视人才但只能做到让下属吃的好住得好,心情好不好得看我曹某人心情好不好。两人拉拢人才的手段完全不一样。刘备说出:‘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觉得赵云为了救一个阿斗冒的风险太大,为了向赵云证明他更加看重赵云便把尚未襁褓的阿斗狠狠摔在地上。
刘备用人妥妥滴一枚总经理,能让所有的人才发挥所长,战斗力满额。
可是刘备的愿景不清晰,第一次见诸葛亮,诸葛先生就谈到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刘备其实并没有听明白诸葛先生对整个局势的分析,而是急于渴求人才做出对《隆中对》的赞美,注意是赞美而不是认可。刘备和最重要的军师最终的愿景不一样,刘备过于理性,而刘备则比较感性。再加上刘备遇见诸葛亮的时候已经将近五十,二诸葛亮才不到而立之年,年龄的差异更是一层代沟啊。所以对诸葛亮提出的治世谋略,刘备显然是打了折扣执行的,刘备的仁义礼智信是诸葛亮所不能理解的,最终导致刘备从襄阳一路落败含恨而终。
从讲历史,解读历史,到解读每一种人才的特质,每一个家庭最终的结局,蔡康永和侯文咏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三国,最后他俩设想,如果曹操得到了诸葛亮,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