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作为80后都尾巴,89年生的人应该很多人没有体会过生在那个年代还会经历那样的贫穷。
在儿时的记忆中曾经也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那时候最起码每年家里还会给我和姐姐做一身新衣,过年还能收到一些父母给的压岁钱,但这种记忆从我六岁奶奶去世爸爸生病后就戛然而止了,剩下的就是漫长的穷酸日子,这种因穷而生的窘迫感甚至贯穿了我的青春期,直道现在还留着深深的烙印。
生长在那个年代的偏远农村小时候对于吃和穿到没啥概念,因为没有比较,大部分人虽然不打补丁了但是依然是大的穿完小的穿,大人的衣服改了给孩子穿也是很常见,鞋子基本都是妈妈纳的千层底,谁要拥有一双白球鞋那是会让很多孩子羡慕的,这种情况下大家比的是谁的妈妈针线活好,改的衣服合身,做的鞋子针脚均匀,在这些方面我是有绝对优势的,因为我的妈妈心灵手巧,很多人都托她给自家孩子做个书包,改个衣服啥的,吃的方面就算是杂粮妈妈也能做出可口的味道,这些到不曾让我自卑。
让我抬不起头的是家――里――没――钱,没钱到什么地步呢,就是两毛钱一支的铅笔都买不起,那时候上小学一年级不知道是不会用铅笔还是铅笔质量问题,笔芯老爱折断,一支新铅笔总是用不了一周的时间,而我一学期也没有几只铅笔可以去支配,我就是那个用过同学用剩的铅笔头的人,我不仅用过铅笔头还用过大家都想不到的电池芯。那时候应该手电就是家里的家用电器了,电池用废之后把电池用石头砸烂取出里面的芯拿菜刀削尖了可以在家写作业用,那会儿是不会有环保的概念的,只知道大人说砸的时候不能让包裹电池芯的硫酸溅到脸上会毁容的要是溅到眼睛里眼睛是会瞎的。
我清楚的记得一次老师要听写作业时我因找不到铅笔头了,只能呆呆的坐着,而老师最后严厉的对我说没有铅笔明天别来上学了,第二天早上我哭了很长时间妈妈才给了我一个鸡蛋让我去学校小卖部换支铅笔,那时候一个鸡蛋两毛五,一支钱币两毛钱所以小卖部会收鸡蛋,所以就有同学偷了家里的鸡蛋换零食吃,结果家长追到小卖部跟卖货的人吵架的事也时有发生。那个时候同学一块钱的自动铅笔那在我眼里都是奢侈品了,让我眼馋的很。
当然那只是漫长的穷苦生活中的其中一件事,另外的两件事才真正让我觉得贫穷对一个人的成长真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小学五年级时,我们学校跟兰州的一所小学举行“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因为兰州哪所小学的校长曾经是从我们那里走出去的,做这件事估计也算是对家乡父老的一些关照吧,记得当时给我们学校捐了好多衣服,课外书之类的,还邀请学校的好像是15个学生吧去兰州那边的小学参观,当时我们班上总共5个女生而我是唯一没去的哪一个,一是学校就没有打算让我去,二是我自己心里也明白就是真的让我去我也不会去,因为我没有体面的衣服,家里也拿不出钱让我带着出趟远门去看一下外面的天地。
穷有时候不仅会让人错失很多机会,也让人丢掉争取的信心,我想那会儿要是我有钱我估计也会勇敢的提出要去参加活动的想法。
再后来上了初中,那会儿正值青春期,内心更加敏感,而且那会儿应该是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吧反正我觉得同学们已经很少有人穿布鞋了,男生大部分都是穿球鞋,女生有很多穿那种好看的人造革皮鞋。而我那会儿我没有太多奢望,只希望能按时把老师要收的学杂费交上。上了中学我背的还是妈妈做的书包,但那会儿再怎么心灵手巧的东西看上去也是那么不合适宜,一双皮鞋,一个双肩书包,加起来那会儿不到50块钱,而我期待了一年多才拥有。
后来国家对农村得各项扶贫政策越来越多,条件慢慢好了,我也有幸上了大学,在西安这座西北最大的城市扎根。
但是穷留给我的阴影就像烙在心上的印却并没有淡去多少,所以我爱钱,也不怕吃苦赚钱,我很容易患得患失,生活中很多的悲喜都受钱的控制,真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也无法体会小时候物质方面的贫穷会对成年后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现在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再为了一件想要的衣服想买的鞋子而犹豫不决,但我依然喜欢存钱,喜欢看着银行卡中的数字一点点增长让我特别有安全感。除此之外我还是特别节俭,水电气,米面油在我这里容不得浪费,有时候老公多开了一个灯,洗澡凉水没有接到桶里,我都会冲他嚷嚷,有时他都会觉得我小题大做,其实我也知道努力挣钱就是为自己服务的,让自己开心让身边人愉悦才是最主要的,浪费一点水,一点电,一些手纸其实并没有多少钱何必搞得气氛紧张大家都不愉快,难道家庭的和谐比不了这些吗?但是心里就是会不由自主的生气,哪怕是忍着不说心里还是不痛快。
当然因为穷留给我的阴影不止这些,比如不懂得享受生活,在我看来看电影之类的娱乐纯粹是乱花钱,比如没有情调,情人节生日之类的与其送我束花还不如直接发200红包让我更开心。
但是还好有一点,我会舍得花钱,就是学习,这也许是源自在当时那种条件下父母依然用尽力气供我上学让我有机会见到更好的世界。
现在人人都喜欢把自己成年后性格上的缺陷,行为上的偏激,甚至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归咎于原生家庭。似乎所有这一切不足都该由自己的成长环境负责。
我不否认一个人成年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模式与原生家庭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也难以认同一个人成年后的一切苦难由自己都原生家庭去背负。
我们也许可以做一些努力让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不要在发生在下一代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