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兮兮娅叮噹
人,究竟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为什么有些东西仿佛我们天生就知道似的,天生内在就会产生敏感,建立强烈的联结。
音符
从第一个音符开始,跳动起来,带出一连串节奏,和生命的跳动。关于歌曲,有的歌很爱听,仿佛一听就停不下来,甚至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可以马上建立起一种联结。这是种强烈的节奏感,而这样的节奏感,是原本内在就有,还是外在听到这个声音才有的呢?
线条
古人会顺手将看到的太阳,在路边捡一个树枝,在地上画一条线,上面画一个圆圈,这就是最早“旦”字的来源。想甲骨文、象形文字,就是古人根据看到的画出来,进而经过变化,形成文字。画画先于文字,这和孩子几乎是一样的。现在的孩子画的东西还是会很像古人画出来的,画画是孩子的表达,是原本天生就会画,还是后天被培养之后呢?
知识
Coursera有一门课程,叫《活用希腊哲学》,其中有一周的作业是讲到柏拉图的,说柏拉图在《门农篇》中,描述了苏格拉底与小奴隶之间的故事,证明数学是人透过本能的推理得到的。对柏拉图而言,知识不是来自外在的传授,而是来自内在的理解,是一种“自我发觉”的过程。因此,能够掌握知识的原因,在于人的内心世界,而不在于经验所提供的内容。问题就是:你认为单纯靠天生的理性能力可以获得知识吗?还是知识必须建立在后天的经验?
对此,孔子讲,只有极少数的人是生而知之。大多数人,都是学而知之。
对于像艺术这一类的才能,确实需要天生的敏感。天赋才能引领我们不断吸引靠近,天生的确有这样的魔力,在不断练习中,达到音乐、绘画新的高度。
而对于知识,一些宇宙的规律和本质也许蕴藏在诸如数学这样的学科里,于是,通过启发和所谓的aha moment,“顿悟时刻”,一下子似乎会明白之前绞尽脑汁想的问题。那这个aha moment启发的究竟是原本已有的,还是后天的经验呢?
首先,对于“知识”这一概念,柏拉图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知识不同于信息,信息更多是告诉你是什么,而知识是“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
知识需要被实践,甚至经过时间的考验,是靠谱的信息。它存在于大自然的规律中,是本质,有一些可以通过推理获得,但更多地作为人,还是需要去实践,并且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因为只有当我们真切地看到了知识表现出来的样子,我们才更容易去提炼。aha moment代表了把存在于心中的困惑解开,是理性和经验的结合。仅仅的理性能够证明,但也许无法证伪,你永远都不知道黑天鹅会何时出现,因为一旦出现,也许就会有颠覆性的变化。
每个人内在也许都是有艺术、智慧这样的细胞的,因为一旦接触到了,比如音乐、绘画、启发,就会启动这样的细胞开始发挥能量,会从对音乐有触动感、对线条敏感、对知识有aha moment开始,打开我们内在的节奏感和求知欲,因为一切内在的感动都是种信号,告诉你想要了解更多,甚至会激励你为此去付出努力。
也许,生而知之,是智慧。学而知之,是节奏。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智慧也许一直都在,就像大自然的自然规律一直都在一样,需要的是学习节奏带领向前,就如同心脏跳动一般,强烈的联结,让生命节奏带动内心不断成长!
#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 39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