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奔驰车漏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网络狂欢,比如:
“你去到天涯海角
我也能找到你
不是因为你的气息
而是因为你滴落的油迹”
还大量网友恶搞购买奔驰车66万漏油款。
简直是蝴蝶效应的现实版。
由于这些事情发酵,是不是给我们心中一个印象,奔驰车质量没想象中那么好,服务没那么高大上呢?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印象呢?
其实,这是一种易得性偏差!
因为这件事最近发生,间隔短;各种官媒自媒体真相报道,成为爆点;关于奔驰车恶搞段子,生动形象,印象深刻。
由于这些信息容易获得,给我们大脑里植入了一种不好的印象。
其实,奔驰车并没有那么差,相反,质量相对是非常可靠的。与我们近期印象实际不相符合,而且漏油也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当然,今天我不是来给奔驰车带盐和申冤的。
只是做个案例,属于非常典型的易得性偏差效应。
类似的,比如,前段时间滴滴车司机伤人事件,让我们觉得滴滴网约车不安全;马航370坠机事件让我们觉得坐飞机出行不安全;非洲猪瘟事件让我们觉得猪肉都不要吃;四川森林大火消防员遇难事件,让我们觉得消防官兵生命不安全;刘强东性侵事件觉得刘强东品行不好……
这一系列的社会热点事件背后,实际情况与人们感知印象,存在偏差的事实。这种感知偏差,就属于易得性偏差。
心理学如何准确定义易得性偏差的呢?
指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
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喜欢从自身出发,用容易获得的信息,去评估概率,去分析事件原因的现象。是一种感性的印象,而非理性思考,也非严谨逻辑推理和概率统计。
易得性偏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1.信息的可提取性
就是当面对一个人或事件时,我们首先提便捷容易获得的信息。哪些信息是容易提取的呢?
- 近期事件
我们吃了半辈子猪肉,突然因为非洲猪瘟事件,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快速传播,突然一下子不敢吃猪肉了,而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其实,很多猪都是无罪的,没招谁惹谁,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一起被集体屠杀掩埋。而且,猪瘟的实际伤害也没那么大。因为易得性偏差,对我们行动的影响远远超过事实本身,导致很多没有疫情的地方,也没有人敢吃猪肉。
- 媒体传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很多的信息来源于媒体,但媒体报道和事实真相存在一定距离。即或是媒体客观报道现象,但没有深刻剖析真正原因,对大众心理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而我们习惯性用媒体的部分信息来佐证我们的观点,强化我们的认知。
比如媒体每次对飞机失事都大力报道,导致我们的印象中会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据统计数据每十亿公里死亡人数为:飞机0.05人,公共汽车0.4人,火车0.6人,小货车1.2人,水路2.6人,小汽车3.1人,走路54.2人。可见,印象和概率统计数据是有出入的。
- 亲身经历
我曾经在高速路开车时,看到前面一辆汽车在高速路口突然急速右转,后面的车来不及刹车,撞上前面转弯车尾,旋转了几圈后翻倒,这种印象非常深刻。以致于,我每次在高速路口时,都会特别警惕。
还有一次,我在小区路口,看到一男子一直在伤心哭泣,多人围观,走进发现是该男子爱人坠楼身亡。以致于,后来每次走过这个路口都会不由自主想起这幕,造成很多烦恼。
可见,亲身经历,对一个人的印象影响非常深刻。如果,在需要提取信息时,这些亲身经历是最容易提取的,也容易造成认知偏差。
- 生动效应
经科学家研究,生动鲜活的事件,对人产生的印象特别深刻。
2000年左右坐过绿皮火车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在火车上总有人推销袜子,10块钱3双。该推销员,每次推销袜子,总会拿一把钢丝刷,让乘客拉起袜子,用尽全身力气刷袜子,袜子不起毛不掉线。然后,两个壮汉用力扯袜子,不变形。10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印象依然深刻,因为这个场景太鲜活生动了。后来,我也买了几双,事实上穿起来并没有那么好,滑滑的。
这种就是鲜活效应产生的误差。
再比如说搞会销的,在会销场合上,总会找到托儿现身说法,把细节说的特别生动形象,有如发生在眼前。从而影响人的理智判断,使人用易得性偏差做了购买的决定。
易得性偏差产生的原因还有:
搜索集的有限性
想象力
伪相关
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