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以开展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益智,从而全面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实践证明:坚持活动化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施活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上述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1、实践性原则。所谓实践性,就是在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小学教学应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行灵活的开放式的教学。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可以来源于生活原型,但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与教学内容相符,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习得,达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的效果。
2、知识性与趣味性原则。知识性与趣味性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准确无误地传授语言知识,又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放到特定的情境里面,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真实的问题”,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有趣又有用的情感体验。
3、丰富性与深刻性相结合原则。丰富性是活动自身的主要特点之一。丰富性可以从教学内容、活动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表现出来。活动的形式题材丰富多样,活动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活动的空间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以刺激学生思维的发展。各种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低级活动到高级活动递进以及高级活动涵盖低级活动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