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冬末春初,我在夏河。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梦一场,睁眼便在似曾相识的小城里醒来。
四五点的光景,太阳已经西斜,空气微微寒冷。同车的人们四散离去,车站顿时空荡荡的冷清。
新奇和陌生,以及曼妙的期待从踏出车厢的那一刻,如影随形。
走在小城的街道上,将货品溢出门外的小店生意依旧红火,但更多的店铺已经打烊。藏人和僧人们迈着同样慵懒悠闲的步伐,走在开始降温的光阴里,各自归去。
之前的攻略说小城走到头便是期待已久的目的地:拉卜楞寺。所以,脚步略带着迟疑,但找寻目标的目光坚定不移。
追随几位喇嘛的绛红色背影,猜想着可以到达,安心前行。转眼,他们集体走进一家化妆品小店,出于好奇也跟着进去。他们似乎在寻找什么,无果便离开了。我们心不在焉的瞟几眼空荡荡的货架,退出店铺。没走多久,他们又走进一家小店,为不暴露意图只好分道扬镳。不久之后回头,已经被太多陌生的面孔混淆。
最终还是在错错落落的绛红色背影的指引下到达目的地。在小城的末端,在努力的张望里,无数的转经筒在眼前铺展开来。
夜晚落脚于拉卜楞寺一街之隔的青旅,从小木窗里可以望见静静的夏河。
晚餐是藏式小阁楼里的川菜,客人们多半是喇嘛。美餐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整条长街空空荡荡。几乎没有营业的店铺,我们置身其中,略显突兀,但满满的安全感。这是一座被信仰弥漫的小城,即使是黑夜,也略显诗意,而非恐怖。
回到住处,在颇具藏式风格的阁楼上拍照发微信,打开昏黄色的小灯,安静的翻阅一本书《甘肃的诗》。
夏河的夜晚,格外静谧,没有多余的光亮,亦不会有多余的声响,钻在被套里安心度过的一夜。
一、转山
很早醒来,依稀起床,退房离开。
晨光熹微,包裹着睡眼惺忪的拉卜楞寺以及不远处连绵的山脉。边走边拍,心情美美。
出于对行程的担忧,准备拦一辆路过的出租车商量行程。因为车里有客人,司机说什么我们无从猜测,只好继续前行,寻找早餐。没走几步,刚才的车子送完客人折回停在路边跟我们友好的打招呼,仔细询问了行程和价钱,告别时顺便问了早餐的地点,师傅很热心的说,你们先上车,我带你们去一家杭州小笼包,那里的早餐你们吃得惯。
早餐结束,备好午餐,打好电话,旅程开启。
第一站,甘加大草原。
除了专心觅食的牛羊和心血来潮的我们仨,估计很少有人和动物对冬天的草原感兴趣。冬天的草原,一望无际的荒草和远处连绵的山川交相辉映,偶尔的羊群沐浴着晨光和晨雾,慵懒而祥和。砂石路面,被车子扬起的尘埃兀自落下。
阳光如此明媚,毫不吝啬的打进车窗,温暖到炙热。经过的河流并未解冻。觅食的羊群是否口渴了。
车窗外有白塔矗立、经幡飞扬,藏式民居错落有致。
车子飞驰,回归空旷。
逐次接近的是白石崖溶洞,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黝黑神秘。甘加白石崖圣洞在公元八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开启并加持。之前听司机师傅说,旅游淡季,要看运气,运气好就会遇到附近白石崖寺的僧人开门,可以进入溶洞参观。
车子在山脚下停留,我们望见的售票窗口是关闭的,但依旧兴致不减,在刻有白石崖溶洞的大石头前拍照,然后义无反顾向大山进发。
山泉潺潺,转经筒悠闲旋转,昼夜温差结晶的冰块放入口中,冰爽甘甜。这应该是当年夏日·嘎丹嘉措开启的药泉。
溶洞洞口镶嵌在白石崖下,通往洞口的路完全被层层叠叠的经幡和密密麻麻的小树挡住。我们努力张望无果,身后传来一连串的藏语。是白石崖寺的僧人,他们提着水桶,将山泉装满。
我们走进,用汉语交流。
年轻的僧人很热心的带着我们小心翼翼钻过挂满了羊毛的树杈和飘扬的彩幡,用钥匙打开小铁门,经过两段水泥石阶,被无数彩色经幡包裹着的溶洞洞口,我们幸运的置身其中。
洞口的地面洒满了路马,洞口的左边是白塔,右边则是鼎科·道吉嘉措用指甲刻写的莲花生咒语,还有六世贡唐大师在洞门口岩石上印有手迹等圣迹。
年轻的僧人认真讲解之后,我们借着手机的微弱光亮移步溶洞,地面的极不平坦让每一步都跌跌撞撞,溶洞两边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纯白哈达,越往里走,越是颠簸,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折返。
僧人讲,溶洞里边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藏人们会来这里朝拜,外国人会来这里探险,也曾付出生命的代价。
百度说,白石崖溶洞绵延百里,可通到青海循化县境内,是一处待开发的旅游胜地。对想要探险、寻求刺激的人来说是个绝好的境地。
离开了神秘的白石崖,我们前往八角城。
八角城位于夏河县甘加滩东部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的台地上,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冲,也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嘶罗王朝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八角城,永恒城。是空心十字形城,在一个空心十字的各角上有一个城墩,形成八角突出。城名由此而得。
车子缓慢通过狭小的城门通道。司机师傅善意提醒,八角城已经归本地居民所有,人们住在八角城遗迹内,可向游客收取门票。我们缓慢穿过被土城墙包裹着的居民区,在城墙外短暂停留便离开了。
八角城遗址1981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人们安逸的生活在那里。
二、转水
返回县城后我们又前往藏民心中的圣湖达宗湖。
一路是荒凉的景致和免不了的尘土飞扬。
冬眠的荒草和枯树有待清醒,而我们不知疲倦且活力无限。颠簸一番之后,车子停下。我们潦草的吃过午餐,便匆匆奔向被群山包裹着的圣湖。经过茂盛的松柏和一些石阶,远远望见猎猎经幡,随风而舞。
山下三五成群的黑牦牛悠闲咀嚼着被阳光沐浴着的枯草,始终津津有味。不远处的几间小屋,门扉紧闭。几处玻璃已经被过于强劲的风刮碎,无人问津。
山脚下的白塔安静等望朝拜的人们。
圣湖结冰已久,湖边的雪迹还未融尽。我们边走边拍,转湖半圈之后在山脚下停留,试探着踩上冰面,小心翼翼到欢呼雀跃,在冰面上肆意的舒展身体,或趴或躺,像回到了小时候,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结束了圣湖之行,从师傅那里得知,曾经红石青旅的老板现在经营着一家叫霞客行的青旅。我们决定今晚投奔那里。义气的司机于是打电话给霞客行。我们因此得到了比之前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更为优惠的价格。
霞客行,诗意的青旅。温馨美好,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三、转佛塔
天微微亮,我们便赶赴最终点: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西郊凤岭山脚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拉萨以外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一。
寺院的外围,漫长的转经走廊已经有信徒开始了一天的修行。也有老人匍匐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安静的磕着长头。通往寺院的道路空荡冷清,偶尔有绛红色背影闪现,而后消失在紧闭的木门里。土木结构的僧舍在眼前无限铺展开来,尽头隐约看得到经堂屋顶,我们加快了脚步。
在路边,我们求助一位可爱的小喇嘛,希望他能够有时间帮我们当导游,很遗憾,他说他刚来不久,不是很熟悉这里。
我们继续前行,在门扉紧闭的售票口有些不知所措。不远处的大经堂里陆续走出一些僧人,然后四散离去。
清晨的空气,十分寒冷。裸露的手指,冻的失去知觉。
四顾茫然,恰巧遇见一位好心的阿姨,为我们解答了疑惑。
在一个大院子里,我们被走廊里一位端坐在地大声诵读经书的年轻喇嘛吸引。院子空旷,左侧可以望见不远处金碧辉煌的贡唐宝塔。所以,我们跑去那里,在高大的木门外磕长头,进入院内,门扉紧掩,依然有藏民虔诚地围着宝塔转经。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被好心人叫住,姑娘,门开啦,你们运气真好。
我们欣喜的转身,十分感激。
大殿的主持笑吟吟问道,你们来自哪里?当我们报上地名,他立刻回应藏语称谓,熟悉到惊喜。
攀爬上贡唐宝塔的最高层,趴在玻璃窗前,向那尊被供养着的两米多高的阿弥陀佛虔诚许愿。
起身有点眩晕,整个寺院的全景尽收眼底。太阳温暖绽放,空气一点点升温。夏河的水清清浅浅,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之后一路惊喜,很多关着的殿门陆续开放,我们很荣幸的参观,学着藏人的样子,虔诚膜拜。
我们在寺内的白塔下停留。大家都一心一意的转着经筒,合影留念我们只好求助于在一边晒太阳的小孩。拍照结束,在一番感谢之后我们准备离开,却被粗鲁的叫住,是藏语,我们模棱两可的回头,然后,坐在小孩附近的妇女再次不耐烦的用汉语含糊重复,给钱,拍照是要给钱的。她看我们愣住了,便指指隔空坐的小孩。那小孩略显羞涩的摇摇头,但妇人依旧不依不饶。我们仨面面相觑,掏出零钱递出去。无聊到有点可笑。货真价实的金钱社会。不是不愿意对付出有回报,不言而喻,那点零钱终究会落入世俗的妇人手中的吧。
转身已是阳光普照,在漫长的转经走廊里愉快的前行,偶尔遇见的藏族老人,他们一手吃力旋转着转经筒,一手拿着佛珠,轻声的念诵经文,美好而祥和。他们缓缓地行进,长年累月的旋转与行走,使脊背微驼,但依旧朝着信仰不慌不忙的走着。
在转经走廊延伸到山上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信徒朝着寺院的方向耐心的磕着长头,灰头土脸,满心敬畏。山道上偶尔堆垒的石头刻着漂亮的藏文,已经被信徒们触摸到发亮。
我们不停地行走,不停地顺时针旋转经筒,胳膊从轻松再到沉重,从沉重到无力。当然,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走廊,两千多个转经筒,我们一一旋转,一一触摸,让心灵接受洗礼,让信仰逐次深沉。
在寺院出售哈达的老妇人告诉我们,十一点半大师们会在大经堂诵经,出于谢意,我们各自买了纯白的哈达,去大经堂前等待,那里已经有很多等待的藏人。
念经仪式开始,人们陆续进入经堂,大堂里已经有许多的僧人在诵经,声音洪亮,抑扬顿挫。陆续有更多的僧人从侧门进来,光着脚丫,带着黄色的帽子,而侧门外是密密麻麻的僧人的鞋子。还有很多的僧人端坐在一侧等待。场面壮观。
我们的转经持续了将近两个多小时,结束之后,无限疲惫,亦满心欢喜。
从进入寺院开始,手中的录音笔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当我回归本来的生活,每每想念,打开录音笔,微微的噪音简短的对话以及朗朗的诵经声,所有的美好便泛起缓缓涟漪。
致我们仨在一起的第十三年之转山转水转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