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遍江南清丽地的愿景,或许每个向往水乡的人都曾有过。人人尽说江南好,而游人只合江南老的陈调似乎也已算不上贴切的感受了。时过境迁,小桥流水、烟雨画船的景致是否已不复当年,竟不忍再去思量。倘或往前的记忆中依旧没有关于苏州的分毫真切影像,又或者得以在脑海中勾勒出来的还是明信片上或者水墨画般的朦胧图景,莫若踏上往去江南的行舟,亲作一番真切的观察为好。兴许放下一切道听途说的疑虑,单纯只怀着对诗词中清新意象的憧憬,或许梦里水乡的情致还不至于太过遥远。至于人家尽枕河的图画,怕是要到姑苏才可见。
-----------pianoboy《夏日绿茵》-----------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诗词中的江南大多适值春日,光景和煦。假若在恼人的盛夏季候来到苏州,溽暑之气便还未消,外户的行街总轻易是挥汗如雨的狼狈行状,发丝也散乱地黏着在额前,难知清爽。这时若是漫步在古镇的林荫小道上,则情境又完全不同。水巷小桥多,自然河水也随处可见,凉意便时时弥漫着。
江南古镇中与姑苏城最为相近的,便要数木渎。进入以后若只沿着河畔行走,则不用过第一处的香溪桥。香溪的水由灵岩山上流下,相传河水中因为汇入了西施沐浴的水而别具香气,香溪之名也由此而来。
永安桥可以追溯到明代,不类于西安桥与邾巷桥等有较明显的翻修痕迹,西施桥亦是。它的桥身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桥面以多块石头铺成,石缝之间也有草叶萌发出来。河畔的林木有广袤的荫蔽,民居与商铺则隐匿在枝桠与叶片的缝隙之中。狭长的小巷两侧则多是各式商肆,民居一般在近河畔的地方。屋檐与青黑瓦片倒映水中,木船经过时才会将镜像划开。
夜幕降临的时候,踏悠慢的步子走几段木渎的民巷,则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不过你若是为了等待夜景而在街道上徘徊,便又有些不合适了。因为木渎的夜色还不及盘门明亮。想象中的万家灯火,或许南浔才是最佳的去处。然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风韵,却是足以较为真切地领味到的。
--------------程璧《梅雨》--------------
灵岩山和木渎古镇之间,只相隔一条街道。仿佛是有雨将至的时节,青梅分明已经发黄,阴沉的天色围聚着整座灵岩山。峦峰略微显得有些低矮,平缓连绵,然而满眼尽是的苍翠浓郁,又好似绿色的城墙陈列眼前一般。倘或想要聆听苍翠之内的静谧,或许还是得亲上山去。
山路有砌好的石阶,所以还不至于举步维艰。只是另一条幽邃的林间小路,却是下山时无意中才发现的。急于俯瞰山下景色游人,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往上。行至一处崖壁毫无遮蔽的山石,趁无人时伫立其上,可以遥望天际不远处隐约可见的太湖边缘,氤氲的水汽中透出几分水墨韵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暂居之客的记忆当中,单单一只夜泊枫桥的轻舟,便足以使寒山寺拥据他们对于苏州寺庙的印象。坐落在灵岩山上的灵岩山寺,虽也有唐代的张祜为之题诗,却又分明是另一种处境,然而终究还不至于默默无名,毕竟灵岩山上关于吴王与西子的典故也并不少。
灵岩山寺大概位于半山的位置,山虽不高,旅人至此却大多都有些许疲累,这时便可在靠近灵岩山寺的一处寺庙前歇脚。偶然转身,兴许还可见到一位身材修长的年轻僧侣,从渐渐打开的木门中缓步走出。有缘的话,或许还能受到邀请进入本是闭门谢客的寺庙之中,清茶数盏、凉风习习,也好稍稍缓解先前登山的疲倦。年老的僧侣固然深谙寒山寺的盛名,但也不忘作关于灵岩山寺的推荐。于是出了寺庙再往上攀爬,隐约从山林密叶的缝隙间看见黄色的墙壁,便是灵岩寺。见了古井山石,高塔庙宇,心底之于寒山寺的憧憬也不再显得那般急切。寺庙的建制颇有苏州园林的风范,使人愈发向往后者了。
亡国人遗恨,空门事少悲,禁不住使人开始艳羡起僧侣们尽日把松枝的闲适来。姑苏台早已如西子一般消匿不见,换作是你我,估计也会和当年灵岩寺的空门弟子一样,吴王的亡国遗恨,早已随风而逝了。
------Foxtail-Grass Studio《ささぶね》-------
同里的河水则不如木渎那般盈绿,虽也只是因一场雨的缘故。稍去得晚一些,水面便涨到近于青石路面的高度,雨水只能将叶片洗得绿一些,河水却浑浊昏暗了几分。
到同里时天色太过明亮,气候也颇炎热,汗水淋漓常常使衣衫濡湿。晴朗的天并不呈现出澄澈的蓝,反而满是朦胧的青灰色调,不入景致。盈绿的河水宛如一条玉带,水面上不时有木船悠然划过,激起的水花则是明亮的。
夏日里桃树长出紫红色的叶子,茂密浓厚映下一片荫凉,许许多多的木船便都停泊在此,呈现出花瓣的排列状。沿着石阶走近河畔,河水浸染鞋尖稍稍有些冰凉。
乘上木船的时候,便觉遂了一桩心愿。撑船的多是中年的苏州女人,身穿深蓝白色花纹的上衣,灵巧地摇动着船桨。她们不单单是作摇桨的工作,同时也肩负着导游的职责,因为大多对水乡都熟悉得很,所以每每到一处比较有名的拱桥或名人旧居,都会作一番简要的介绍,话音里夹杂着绵软的苏州腔调。
木船大多都会经过同里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与长庆桥。三桥相距不远,虽然携手漫步是最好的过桥方式,但乘船穿行流水似乎也有几分走三桥的意味。往往每一次穿过桥洞,都仿佛进驻另一个时空一般,河水的颜色也明亮了些许。这时若有一对老夫妻从桥上走过,便会在内心断定,他们当年定是从三桥上结发走过的。
-------Foxtail-Grass Studio《雲流れ》--------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古镇的人家多已不复往日朴素的生活,撑船也不再纯然为了自己的游赏。从河畔古旧的街道漫步,经过的一处处屋舍也大多是商肆店铺,客栈饭馆里也时时会有苏州人站在街旁招徕客人,不论木渎还是古镇同里,都是如此。
白色而略显斑驳的墙壁,檐下悬有数柄油纸伞,撑开的伞面上画有水墨山水或者出水芙蓉,窗台上则整齐地陈列着还未撑开的油纸伞,伞柄上垂下的红色丝带随风微微摆动。这是同里一间名为烟雨阁的商肆,店铺不大,却全都用油纸伞巧妙地装饰了起来,别有一番江南韵致。
匆忙行走的大多是姑苏的暂居之客,唯有老者是悠然行走于河畔桥宇的姿态,疲累时止步于亭台之下,小憩一番,看河中往来停泊的船只,杨柳的枝叶拂过眼前,忙碌的人们则辗转于站台与灯前,等候公交的时候也仿佛依靠 在园林之内的墙壁上,但惯常少见有仰望檐廊者,这该是初来乍到者才会做的事。
悠长静谧的小巷里,青石板路面被夏日的阳光晒得微微发烫,很少有人会走这样偏僻的巷子。从巷口屋角出来,便常常可以看见小镇里年迈的老人,惬意地靠在木椅之上。青年有青年的追求,老者有老者的坚守。
倘或木渎与同里还不足以完整勾勒你对于江南古镇的愿景,平江路或许是甪直之外的另一个不错的去处。姑苏古城的风貌,完全不亚于任意一个古镇的。倘或疲累了的话,也可以去河畔的书店中闲坐一会,二楼藤蔓围绕的窗户依旧可以看清盈绿的河水与石桥,还有来往的船只。
-------西村由纪江《道の向こうには》--------
从平江路一直往前走,经过京杭运河的旧址,便是去往狮子林与拙政园的方向。探幽入胜,假山石林随处可见。蝉鸣槐叶雨,鱼散芰荷风,自然也十分应夏日的景致。在灵岩山寺时便已然向往着苏州园林,清吟绕石丛的幽赏,足以使人目不暇接了。
竹叶青翠,在白色墙壁的映衬下更是显得鲜亮,静谧地伫立在小巷深处。园门极圆,假山石与树干底部便映入这圆框之中,好似装裱好的画框一般。由探幽或入胜一方的园门进入,大约只经过一条曲径,便可以见到那假山石狮,作贴地的匍匐状,面向粉墙前的几株翠竹还有一株梅花树,略微有几分温顺的模样。
园中有一片湖,穿过一座低矮的假山便可来到湖边。不过假山虽矮,饶有趣味。由最低处的洞口进入,蜿蜒辗转几番,或上或下,不时有零星的光由散布四处的洞口映射进来。顺着洞口往外看,可以看见湖面上碧绿的荷叶,还有水中或白或红的景观鱼。从低处的洞口走出,外面的光线不免有些刺眼,你会感觉好像穿行过了数重山一般。踏过假山石最高处的一短截石桥向下望去,湖中凸起的山石如岛屿般,蜿蜒曲折的石桥衔接着湖的两岸,一片片荷叶自然地点缀在湖面上,长亭之上长满藤蔓与绿叶,落座着歇脚的游人。
湖的一侧有一座船形的观赏亭,倘或爬上狮子林听涛的最高处,便仿佛是见到轻舟泛于湖面的图景。湖中林立的假山,水榭亭台等诸多景致,也尽数悉收眼底。狮子林虽不大,途中遇上询问园林出口的人却并不少见。切莫庆幸,兴许当你第二次想要走出来的时候,也要感到陌生了。若是你还想领略拙政园或留园的韵致,便请亲作一场姑苏之旅吧!
------------西村由纪江《回想》-----------
无梦之时的去处,各人不尽相同。痴绝于江南古镇的异乡之客,虽憧憬诗词之中的水墨图画,却不应轻易地听信古人人生只合江南老的感慨。经年流转,纵使诗画的色泽也会有所消退。仿古建筑、古风商肆,都不过是还原江南印象的一种介质。不必怀有过分浓重的失望心绪,旅行的意义大抵也只是寻找一种类似于诗歌的语境,用心去感受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