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儿 / 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时光要追溯到约1700年前,那是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再几经风雨“三家归晋”后的第三代帝王——晋惠帝司马衷时期…
彼时天下各地正逢特大饥荒,普天之下众多百姓断粮缺食,唯有赖于挖草根、食观音土得以续命。
长此以往,许多贫穷百姓人家苦难支撑,甚至因此而活生生饿死。
消息很快被飞马传送到巍峨壮丽仙乐飘飘的皇宫。
一国之君晋惠帝,即被路人皆知了心的晋文帝司马昭之孙,正威坐于高高皇座之上,凝着英气逼人的双眼,剑眉紧锁。
在听完了朝臣的紧急奏报后,这位君主虽然内心极难平静亦颇为不解,但丝毫不妨碍这位“爱民如子”的“贤君”想要彰显其为伟大“英明贤主”的磅礴气势雄才伟略的决心。
晋惠帝在内心里暗暗笃定了个决定:嗯,是时候为自己的子民做点什么了!
这位伟大“贤君”在经过千思百虑冥思苦想后终于觅得一“良策”——
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历史故事戛然记载于此,便无下文了。
我私下无聊脑补了这幅缺失了的画面:语毕,殿堂之上,众朝臣哑口无言、面面相觑、风中凌乱、无可奈何。
惜哉痛哉,呜呼哀哉……
于是乎,便有了“何不食肉糜”之讽刺意味极强的、具有“没有全面认知”、“其蒙蔽皆此类也”的教育意义的典故千年流传…
很不巧的是,穿越了1700年的典故,在现如今我的眼前现场上演。
这不,在前些时日的一个普通得毫无新意的早晨,我们一家人一如既往按部就班的坐于餐桌前。
正准备享用奶奶忙碌了一个早上准备好的丰盛早餐:水煮鸡蛋、白粥、什锦炒饭,清炒包菜。
然而,眼前的这个5岁的从小被祖父母宠成小皇帝模样的小家伙,貌似与平日不太一样,噘着小嘴哼哼唧唧,掩饰不了隐藏不住的小情绪写满整个小脸蛋:
这也不吃,那也不爱…
几番耐心劝食依然无果后,忍耐心已然到了极限的本宫心生不悦,遂提高了音量对这小厮下最后的通牒:
“能有这么丰盛的早餐吃,我们已经很幸福了!要知道很多地方的小朋友,早餐就是随便吃几口稀饭应付的。”
他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我顿了顿:
“非洲的小朋友连饭都没得吃,水都没得喝;叙利亚的小朋友也正在经受战乱,也没饭吃没水喝,住的地方都没有。”
依然不为所动?行,那本宫唯有翻出最后底牌:
“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小朋友,都没饭吃,知道吗?你要是实在没胃口,就不要吃了哈!”
果然,聪明伶俐如眼前的小家伙,这下已然明显get到一旦母后大人提高音量就如直呼其全名、山雨欲来后果严重的这个点了。
虽然依旧面无表情,但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母后大人严厉的难以撼动的“权威”,只见他极不情愿地伸出小右手,捏起一个水煮鸡蛋,也学着大人模样把鸡蛋在桌上磕了几下,懒懒剥着蛋壳不甘心地幽幽回应到:
“他们没饭吃可以去买肉肉吃啊!”
“饭都没得吃,水都没得喝,都没地方住了,哪还能有肉肉吃?!”
“那可以要他们的爸爸妈妈去超市里买呀!”
惊诧间的我停下了筷子,和他爸爸哑口无言面面相觑,蓦地心里生起一丝好笑,随后很快又泛起一片悲哀——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呀!!!
一个个就像小皇帝,有着富足的物质生活,根本不知那“饥饿”为何物。
放下筷子,我极为认真地把篇首的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从1700年前拎了出来,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传承给小家伙如下大意:
这个小皇帝,他平时有吃的也不珍惜,也不爱惜粮食。别人没米饭吃了要饿死了,他还叫别人去吃更难得到的肉粥!
当然,我不能把讽刺意义剖析给五岁的孩子听,只能在用心筛选后做如下总结:我们有吃的要珍惜!不要浪费粮食也不要挑三拣四哈!
小家伙这回似乎听懂了,无语—低头—开吃…三部曲。当然,至于真正懂了没,也只有他自己和上帝知道了。
尤记多年前我幼年时,约莫如眼前的小家伙一般年纪。吃饭时分,我用筷子把米粒往嘴里扒,可是任我如何努力,也总是难以避免一堆米饭掉落桌上之宿命。
每每此时,坐我对面吃饭的父亲,总是伸手过来把我掉桌上的米粒悉数捏起来,放到他的碗里,并不忘殷切嘱咐:“伢子,不要浪费粮食啊…”
即便如此,直到成年,我依然是有着剩饭和严重挑食之陋习,任凭我如何努力,奈何也无法彻底纠正过来。
直到面对我自己的小家伙时,我知道,形势窘迫,箭在弦上,我必须完全改正过来,以身作则不浪费,毕竟身教重于言教!
自他能咿呀学语起,我便尽可能不挑食剩饭,不浪费水电。待他稍能知晓事理的三岁起,我常日以缺乏食物和水资源的非洲小朋友为例,引导他不要浪费粮食和水,不能拿着食物玩巴拉巴拉的。
可小家伙依然受限于年纪之幼小,也束缚于身处大城市物质富足之大环境,所以他依然不能全面立体地理解“食物匿乏”的真正含义!
看来,是时候拿出这些图片给他以视觉冲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