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人们,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谈及到悬疑推理作品,都没办法绕过一个人,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爱伦·坡先生。
百度上是这么介绍这位爱伦·坡先生的: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
埃德加·爱伦·坡1809年1月19日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他年幼时父母双亡,随即被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约翰和弗朗西丝斯·爱伦夫妇收养,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后辍学,之后从军,爱伦·坡离开了爱伦夫妇。爱伦坡低调地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匿名出版了诗集《帖木尔和其它的诗》。1835年他在巴尔的摩和13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1838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出版并被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839年夏天,爱伦·坡成为《伯顿绅士杂志》(Burton's Gentleman's Magazine)的助理编辑。这期间他发表了的随笔、小说,和评论,加强了他在《南方文学信使》工作时期开始确立的敏锐批评家的声誉,同期,《怪异故事集》上下卷在1839年出版。1845年1月,爱伦·坡发表诗歌“乌鸦”,一时声誉鹊起。1849年10月7日逝于巴尔的摩。
爱伦·坡先生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不仅成为了侦探推理小说之父,在近现代的许多部电影和书籍中都被引用。博尔赫斯,这位写过《玫瑰与弥尔顿》,《镜子》,《葡萄酒之歌》等等诗篇的阿根廷诗人,就曾经说过:“我们也被爱伦·坡所创造,这是位璀璨的梦想家,悲哀的梦想家,悲剧性的梦想家。”
其实,爱伦·坡曾经一度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跟备受争议的文学者。他的写作时期,处于哥特小说流行时期,他的黑暗浪漫主义跟超验主义,以及作品中的意象,隐喻,象征等等手法,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通俗文学的写作范畴,并影响了后世的通俗文学以及严肃文学。
世界上有名的文学家,如萧伯纳,劳伦斯,奥登等人均对爱伦·坡赞誉有加,他的作品影响了法国象征主义者ART FOR ART'S SAKE等等的倡导人,影响了里尔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还对20世纪弗洛伊德,荣格的研究影响深刻。
我国的著名学者鲁迅和郭若沫也推崇他的作品,林语堂认为爱伦·坡有着不可思议的富于想象力的天赋。
尽管爱伦·坡本人不承认自己是侦探小说家,但他还是普遍地被后世的大多数人尊称为是侦探小说流派的鼻祖。
爱伦·坡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创作侦探小说的作家。他把侦探小说作为小说的主题,把凶杀作为构成小说的主要因素。
其次,爱伦·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侦探形象奥基斯特·杜平。
杜平是法国名门之后,唯一兴趣是与书做伴,他喜欢幻想,喜欢在黑夜静静地思考问题,尤其对生活中产生的疑案充满了浓厚兴趣,于是具备了侦探所应具备的分析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注重人的心里活动,把罪犯活动与人的贪欲联系起来。
爱伦·坡还为杜平设计了一个呆头呆脑、自以为高明的记者作陪衬角色。这种侦探与陪衬的搭档模式,也为日后众多侦探悬疑小说的主次角色设定提供了雏形。
最后,爱伦·坡创造了五种不同的犯罪模式。
这五种犯罪模式,就是爱伦·坡创造的五篇侦探短篇:
《莫格街谋杀案》,被公认为是最早的侦探小说,开启了密室杀人的模式,此类模式发展到后来,形成了暴风雪山庄模式,最出名的是阿加莎的《无人生还》,日系的有《双曲线杀人案》,伊坂幸太郎的《死神的精确度》里面的其中一篇故事,也属于此种模式,而在国内,较好的,有一部《谁是第十二个》。
《玛丽·罗杰疑案》,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塑造了最早的安乐椅侦探形象,而后世的作品,最著名的有《角落里的老人》,以及马普尔小姐探案系列,日本的《死亡笔记》里的L也算是这种类型。
《金甲虫》是专门讲述破解密码的案子,这种类型就更多了,阿瑟柯南道尔的《红字的研究》,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
《你就是杀人凶手》,侦探即是凶手的悬疑模式,确立了心里破案的模式。这类作品有阿加莎的《捕鼠器》《罗杰疑案》等,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东野圭吾的《恶意》等等。
《被窃的信》,利用人的盲点破案。采用这种盲点的小说,日本有很多诸如利用身份,角度等等的盲点的叙述性诡计的推理小说,《向日葵不开的夏天》就是非常成功的一例。
可见,不管爱伦·坡本人承认不承认,他都做了很多当时的文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源远流长的侦探类型小说方面开了先河。他的作品尽管死亡,恐怖与精神错乱的主题,同时却有缜密的逻辑和理性推理,这也正是悬疑类型的小说所需要跟必须重视的。
最后,用爱伦·坡的一篇诗作,就是那篇让他成为第一个解决奥伯斯佯谬的《我发现了》,作为结束语:
星星是连续不尽的,
然后背景的天空将呈现一致的光亮,
就像银河所显示的——因为不会有绝对的点,
在那所有的背景中,星星将不复存在。
因此。在那些,在这样的事态下,唯一的模式,
我们可以体会到,
我们的望远镜在无数的方向上发现空隙,
将假设无形的背景。
因为距离的遥远,光芒从未能到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