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翻翻日历,腊月二十八。还有一天就过年了。“过年”,多么喜庆美好的词。小时候最盼过年,穿着崭新鲜亮衣服,每天都有父母准备的各种好吃的,吃完饭也不用写作业,呼朋唤友地出门溜达,再用压岁钱买些好玩的小零碎,跟着父母不时地走亲拜年……春节里每天都是新鲜而快乐的。俗话说得好,小孩子盼过年,大人盼挣钱。
岁月神偷,转眼我已是“大人”了,却在“盼过年”与“盼挣钱”之间尴尬伫立。喜欢过年,喜欢看着或帮着爸妈为过年而忙碌:祭灶神,扫旧尘,买年货,煎烤烹炸过年要吃的食物。热热闹闹、忙忙碌碌间就涌动着浓浓的年味。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养孩子了,一步一步,我有了新家,成了孩子眼里的妈妈。新的角色里,对于过年却是彷徨多于盼望。现在的我得是家庭年味的制造者,而不能再是单纯的享受者。可是,我能制造我小时候所能享有的年味吗?似乎不能。小时候的家乡的习俗流程虽感受过却没有操作过,浮光掠影,现在只有隐约的影像,没法照做;且在他乡,那些习俗也就不合时宜。而煎烤烹炸也大多不会,且家庭人口简单,食物所需较小,也无需那么着急得提前准备。于是,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洒扫,贴新,买年货。与小时相比,年味渐淡,面对孩子,心里有些愧疚。
而对于“挣钱”,没有什么明确的追求,也就不会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于是乎,不知不觉就活成了“伪大人”。
今天腊月二十八了,早上我先查了习俗里今天应该做些什么,我想,对于传统,作为妈妈,我很应该让孩子能有更多更直接的感受。百度里说,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挥春),迎接新年。
结合自身实际,发面蒸馍之类的一则不合饮食习惯,二则难度系数太高,放弃。贴花花是可以且必须有的,春联,福字,窗花,春节喜庆必备品,如果心灵手巧自己能亲手准备更好,似我这般心笨手拙的,只能买了,不过,买它们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今天,我就去完成选购的任务。而张贴,得在大年三十,这是家乡的习俗,且必用新调的浆糊。借鉴了北方的,结合了家乡的,还得学学南方的。
那就是发动全家搞卫生,所谓全家,实则只有三人,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孩子。不过,“三”是个好数字。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代表生生不息的数字,而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也是拥有无限希望,涌动着无尽生机的家。
明确了目标,带着明媚的心情,携着家人,现在就开始今天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