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展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类场馆,是集收藏展示、互动交流、传承研究、服务社会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 博览馆位于沪太路4788号(近顾村公园1号门),2010年10月16日建成开放。外观设计理念取自于“中国结”这一民间文化形象。博览馆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在各国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博览部分,展示了非洲木雕像艺术、非洲鼓 、印第安图腾、中国戏曲、中国婚俗十里红妆、宝山月浦锣鼓、宝山罗店龙船等。
非洲木雕像艺术
非洲原始民族雕刻与欧洲不同,没有正常的人体形态,而是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这种雕像造型是非洲原始部落对客观世界的心理反映。对于黑人来说,雕像是不是酷似人像无关紧要,主要是给幽灵制造一个栖身之处。木料是非洲黑人雕刻使用的主要材料,既有软木,也有硬木。用硬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平滑光亮,用软木制成的小雕像,表面粗糙,并被涂上白、黑、红褐3种鲜艳的颜色。
非洲鼓
非洲鼓起源于西非部落,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鼓身的形状有陀螺形、圆锥形、 台柱形、正方形,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甚至还有人形。鼓皮也是多种多样,除牛皮、羚羊皮外,还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等。持鼓的方式更是随兴而为。人们用鼓锤敲、拳头、手掌,甚至脚后跟击鼓,从而演奏出不同的音响效果。非洲鼓的功能和用途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演奏外,还用于民族、 部落或宗教活动,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
印第安图腾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古代印第安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植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这种动物或植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印第安人把图腾形象雕刻在杉树圆木上,作为禁忌和崇拜的对象。印第安图腾柱将原始手工雕塑和现代灯光艺术相结合,使观众在美妙的霓虹闪烁中感受北美印第安人的精神归宿,也感受古朴神秘的印第安文化。
中国戏曲
这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京剧《贞观盛世》中饰演魏征一角和《曹操与杨修》中扮演曹操时所穿过的戏服。尚长荣先生1940年生于北京。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花脸,是京剧大师尚小云第三子,受业于京剧名家大师,深受京剧传统艺术精神的熏陶,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生涯中,他以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丰厚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弘扬和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被喻为“尚长荣三部曲”。
十里红妆
古时,人们用“十里红妆"来形容婚嫁场面的宏大以及嫁妆的丰厚。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仿佛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着家产的富足。惠山泥人雕塑生动、直观地演绎了相亲、断八字、定聘、择日、送嫁、催嫁、迎亲、拜堂、出厅、闹洞房、换花以及回车等十二个步骤,让观众如临其境,感受喜庆的民俗风情。
宝山月浦锣鼓
月浦传统锣鼓是与北方威风锣鼓、山西太原锣鼓、四川闹年锣鼓融合的一种海派锣鼓。起源于清朝中期,流传于宝山的月浦、罗店等地区。鼎盛时期,仅月浦民间就有15支锣鼓队。传统的月浦锣鼓,活跃在民间节庆活动中,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2007年6月,月浦锣鼓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宝山罗店龙船
始于明、盛于清,重观赏、轻竞渡,以表演、竞技为主。船体制作工艺精细、造型别致,既全面传承了吴越地区龙船之特色,又有诸多的独特创造,地域文化风格明显。船身小、船底平、行驶快、宜在当地小河道行进,龙头用香樟雕刻,栩栩如生,龙嘴朝天张开,龙尾高翘,船上“方帐鲜明,锦彩夺目”,整体布局,别具一格,2007年6月,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端午节赛龙舟”民俗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市民文化节手工艺大赛是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一项重要赛事,在匠心之约·艺创生活作品展部分,展示了百名手工艺达人的作品。
博学笃志乐山水
2022年6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