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去世后,就想写点东西,种种原因搁置了下来。今天是金庸先生出殡的日子,诚心写点文字,以示哀悼。
先生去世的当天晚上,我最先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心里猛地一惊,马上去网上求证,这时关于先生去世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了。
看到这些消息,我愣住了,一时回不过神来。金庸先生的影响力,在当今的华人世界,应该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他是创造了童话和梦境的人,他营造的武侠世界让全世界华人流连忘返,这其中就包括我。
记得以前有一个著名的提问,就是在当世活着的人中,你最想和谁对话。面对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庸先生。漫步于他的武侠世界里,我有太多的问题想要问他。也不止是我,我想所有的金庸迷都有这样的想法吧!
因为解读金庸武侠而出名的六神磊磊,在哀悼先生的文章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可惜,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先生的十几部武侠巨作,我几乎都读过。和许多八零后不同,我不是在少不更事的学生时代读的,而是在近三十岁的时候,在经过了大量影视剧的渗透和影响下,在已经有了一定阅历和比较稳定的世界观的情况下,一部接一部地读下来的。
读了之后,我的感觉是:和金庸的原著相比,各种影视剧的演绎都不够精准,有些和原著差的不止十万八千里。也正因为读原著,我才慢慢走进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不同于打打杀杀的儿时印象,不同于温吞水的影视演绎,而是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精彩而浪漫,社会的广阔复杂,人性的形形色色,都被充分展示,侠义正直被传承颂扬。
书里的一切都是虚构的,但一切又都是现实的投射。爱情如杨过和小龙女,可以唯美,却从来不会完美。侠义如萧峰,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却难逃命运的捉弄。正直如张无忌,可以纵横江湖,却敌不过自我的弱点。潇洒如令狐冲,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却难以躲避江湖的是非恩怨。悲催如荻云,经历了世间的所有磨难,也会有扒开云雾见青天的一刻。义胆如胡斐,剪不断理还乱的,除了家族恩怨,也还有情丝难断。愚笨的郭靖,终成一代大侠,是因为坚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精彩纷呈的小说情节里,净是人间万象,正所谓天龙八部。所有读过的人,都记住了侠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救困铁血担当,乃至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先生的侠义不仅仅是书中写出来的,更是他本人做出来的。他的明报评论,先后被海峡两岸反感,但他无所畏惧,始终仗义执言,站在民族大义和民众立场去剖析世事。在香港回归的进程中,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后,他像书中的许多大侠一样,功成身退。
他自己,就是一个践行侠义为国为民的大侠!
巧合的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我没有读完,他的最后一部《鹿鼎记》我也没有读完。
前者可能是因为吸引力不足,毕竟那是他的处女作。后者是因为读着憋屈,我实在不能忍受韦小宝那样的角色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擅长钻营溜须拍马的人总是要混的好一些,这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顽疾,先生把它写透了。在这最后一部小说里,先生用反讽的手段,把江湖的无序和侠客的困境写了出来。也许在先生看来,现代社会,更需要秩序,需要法治,需要一套稳定的系统来规范社会。
但侠义的精神永不会过时,心怀侠义,为国为民的人总会不断出现。就像有人说的,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就是一种侠义。汶川地震,千百万国人奔赴灾区,也是侠义精神的体现。再比如现在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小崔,何尝不是侠义的化身?
先生走了,于武侠小说而言,肯定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生平行事,和他遗留的煌煌著作,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生的伟大!
金庸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