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某一目的而选择到处独自行走,往往这样的行为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并非旅行本身无所赋予,令人惊讶的同时也是,所有的反馈于自我的感受都只能来自于自我,而外部的所有,都是通过这一方式往常许多人的所期许的改变,以构成其无效的最终可能。
周六晚,洛阳去往北京的火车,多了一个红色外衣的男人,那件红色的外套,是背包中的最厚的衣物,刚好适合开了冷气的火车。偶尔发抖是因为他穿了件短裤。后来他才发现,隔壁的车厢,温度要高一点。
为什么去北京。这个问题没有被思考。推延出去,为什么外出。这个问题同样没被思考。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无意义的。
男人这样想,那是一个我未曾到过城市,并且是一座重要的城市,所以我需要去。这样的回答粗糙而无力,往往昭示着此次造访在后来只能流于与朋友间的谈资形式。
男人后来也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旅行,究竟是为何的意义所在。这样的问题的得出,是在男人的几次外出后生发的——在过程之中,男人很少的感到愉快、正面情绪的存在,似乎这样的表达过于绝对,但,对于男人来说,独自的旅行更像是一种忧伤的集体表达。
男人没有在社交网络中宣布这一次外出,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点是,男人觉得这无需得到宣传,既没有宣传的动机,又没有宣传的后果。似乎从头便是便是这样,男人从不喜欢经营自己的社交网络,并且将把自己的生活与情绪铺晒到某一平台上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北京对男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极其模糊的印象,就像要不是大学选择了一所外省的学校,男人可能对中国的概念同样模糊。现在到了洛阳念书,自然的,那些省份的位置与简称就是不需背诵便可记住的了——在回家的路上,一个一个计算使他很有成就感。
在至少二十年的生命中,北京对他来说无非是几张照片,几个人。当他下火车时,他还是激动了一会,再者的,就什么都没了。
这次的游览北京没能给他留下好的印象。男人产生了这样一个概念,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造成了资源的过度集中,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但似乎没有人愿意去过度在意这个问题。北京的市民也没能体现出一种令人值得尊敬的高的文明程度,这样的结果可以被补缺靠的便是刚才提到的那种资源的集中。
我发现我对于一个地方的感受很多时候是与这个地方的树木相关的,这个意思也就是,一个地方的绿化,是我对这个地方好感与否的主要评判。
现在想来不无道理,当时我从武汉乘火车一路南下去到长沙,刚刚上了公共汽车,行驶了一段不远的路程,就倍感亲切。当时我感到诧异,也没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的,我现在的看法是,多半与那道路两旁阴郁的树木相关。
北方的树木是季节性的,这几个月树是绿色的,那几个月便不是了,因为掉了叶子,只剩下枝子横七竖八。但这样也是被我所欣赏的,原因就是,掉了叶子的树木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是配合的,他们长出久违的嫩绿的叶子——那种绿或许是因为久别重逢,绿得使人欣喜,于是整个春天变得和很有味道。我那个生物学老师的爸爸来到之后很科学的给我分析起其中的道理,一整个春天的积累,养分多。
昨日在山西的平遥古城,城里少有树木。在里边时没有发现,今日到了临汾,前往壶口瀑布,路上是山,又是很多的树,才察觉。真是的使人愉快。
我现在总有种感觉,我对南方的想念,是关乎于树木的。
很多朋友说起喜欢旅游时,我的感受是不好的。仿佛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有更多的收获,比我便是不同了的,所以我自我的产生了一种歧视,在到目前为止的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处理类似事情的方法只能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忘记。
现在我渴求一个更加完整的方式来解决类似问题,以至于我有足够的能力或方法来直面,我的方案是宗教,而佛教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
所有的,想要从旅行中获得价值观及其类似的想法最终都会被证明徒劳无功。要么去除掉预想的从旅行中获得,要么,先在任何一个地方构架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你以某一目的而选择到处独自行走,往往这样的行为是要以失败而告终的。并非旅行本身无所赋予,令人惊讶的同时也是,所有的反馈于自我的感受都只能来自于自我,而外部的所有,都是通过这一方式往常许多人的所期许的改变,以构成其无效的最终可能。
周六晚,洛阳去往北京的火车,多了一个红色外衣的男人,那件红色的外套,是背包中的最厚的衣物,刚好适合开了冷气的火车。偶尔发抖是因为他穿了件短裤。后来他才发现,隔壁的车厢,温度要高一点。
为什么去北京。这个问题没有被思考。推延出去,为什么外出。这个问题同样没被思考。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无意义的。
男人这样想,那是一个我未曾到过城市,并且是一座重要的城市,所以我需要去。这样的回答粗糙而无力,往往昭示着此次造访在后来只能流于与朋友间的谈资形式。
男人后来也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旅行,究竟是为何的意义所在。这样的问题的得出,是在男人的几次外出后生发的——在过程之中,男人很少的感到愉快、正面情绪的存在,似乎这样的表达过于绝对,但,对于男人来说,独自的旅行更像是一种忧伤的集体表达。
男人没有在社交网络中宣布这一次外出,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点是,男人觉得这无需得到宣传,既没有宣传的动机,又没有宣传的后果。似乎从头便是便是这样,男人从不喜欢经营自己的社交网络,并且将把自己的生活与情绪铺晒到某一平台上不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
北京对男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极其模糊的印象,就像要不是大学选择了一所外省的学校,男人可能对中国的概念同样模糊。现在到了洛阳念书,自然的,那些省份的位置与简称就是不需背诵便可记住的了——在回家的路上,一个一个计算使他很有成就感。
在至少二十年的生命中,北京对他来说无非是几张照片,几个人。当他下火车时,他还是激动了一会,再者的,就什么都没了。
这次的游览北京没能给他留下好的印象。男人产生了这样一个概念,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造成了资源的过度集中,这对许多地方的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但似乎没有人愿意去过度在意这个问题。北京的市民也没能体现出一种令人值得尊敬的高的文明程度,这样的结果可以被补缺靠的便是刚才提到的那种资源的集中。
我发现我对于一个地方的感受很多时候是与这个地方的树木相关的,这个意思也就是,一个地方的绿化,是我对这个地方好感与否的主要评判。
现在想来不无道理,当时我从武汉乘火车一路南下去到长沙,刚刚上了公共汽车,行驶了一段不远的路程,就倍感亲切。当时我感到诧异,也没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的,我现在的看法是,多半与那道路两旁阴郁的树木相关。
北方的树木是季节性的,这几个月树是绿色的,那几个月便不是了,因为掉了叶子,只剩下枝子横七竖八。但这样也是被我所欣赏的,原因就是,掉了叶子的树木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是配合的,他们长出久违的嫩绿的叶子——那种绿或许是因为久别重逢,绿得使人欣喜,于是整个春天变得和很有味道。我那个生物学老师的爸爸来到之后很科学的给我分析起其中的道理,一整个春天的积累,养分多。
昨日在山西的平遥古城,城里少有树木。在里边时没有发现,今日到了临汾,前往壶口瀑布,路上是山,又是很多的树,才察觉。真是的使人愉快。
我现在总有种感觉,我对南方的想念,是关乎于树木的。
很多朋友说起喜欢旅游时,我的感受是不好的。仿佛这就意味着他们
我忽然有一种很奇怪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你从旅行中的获得或许要比平常生活少不知多少。其实似乎这个道理无需怀疑。就像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比如,没有人会很故意的去教会你如何去爱护的拥抱一个婴孩,但是每个有了自己孩子的人都是做的有模有样的,这也不必要多么的去奇怪,因为只要你到了一定的年龄,那么身旁的亲人就会默认的你应该有所学习,你大概的也和从前一样,怀有着逗乐的心情将孩子抱起,可这时,你的亲人们更多的就不再是取乐你的不熟练的姿势了,他们会手把手的教着你,将你满满调试到一个正确的姿势,而你呢,也不知不觉,甚至抬起头,看见拥有了新生命的满脸微笑的夫妻时,也从未得知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