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越读越有味

《朝花夕拾》2017-83

鲁迅著,译林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说实在话,如果不是为了带学生读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又是规定的必读书目,我想,我也许不会想到要读这本书。鲁迅的文章确实有点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我先前曾立下过宏伟的目标——读一遍《鲁迅全集》。

其实,鲁迅《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文章很少,加上前面的“小引”和后面的“后记”,以及主体的10篇文章,总共才12篇文章,单独编成一本书的话,只是薄薄的一小本,因而很多出版社把鲁迅的其他作品集如《野草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与之编成一起,才能凑为一本正常厚度的书。


我的阅读感受与感悟

《朝花夕拾》里的好几篇文章我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五猖会》。这三篇文章都不难读,还是有点意思的。但当我正式开始阅读《朝花夕拾》时,感觉却不太好了。

首先是《狗·猫·鼠》这篇,放在开头,实在是把我的阅读兴致都几乎败坏掉了。里面有各种隐晦的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表述,与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作者当时似乎在文艺界中遭受到了围攻,心中愤愤不平。由于对背景不明所以,所以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虽然有些自己基本能读懂,但这样的写法实在不是我喜欢的。后来读到作者写自己小时候养隐鼠的时候,我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开始觉得作品有点意思了。后来的9篇,感觉就好了很多,因为叙述具体,情节性强。更重要的是,读着读着,我发现了这小小的一本集子还是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由此,我的阅读感悟是:别被自己阅读的第一感受欺骗。

有时,好的作品往往不会用一个精彩的开头吸引你,只有那些畅销书才会像商业大片一样会设置开头三分钟的小高潮来吸引你读下去。如果你能忍受住开头的沉闷,后面的内容就会让你有渐入佳境之感。这样的阅读经验我在很多本书中都体验过,例如《红楼梦》《洛丽塔》《少年Pi的奇幻漂流》《儿子与情人》等等,它们都在开头考验读者的诚意,筛选出真正的读者。

第二个感悟是:经典作品,越读越有味。

只要你认真思考,一定能有很多的收获。《朝花夕拾》这本书,不愧是经典作品,尽管只有10篇文章,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很多角度去研究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例如:

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生活;

鲁迅的家境变化;

鲁迅人生道路的选择;

对青少年的回忆与写作背景之间的关系;

鲁迅时代的儿童教育;

鲁迅的人际交往;

鲁迅的思想成长;

鲁迅的求学经历;

鲁迅编选文章的思路;

鲁迅回忆性散文的写法;

……

又或者,我们可以联系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例如结合同单元的另一篇文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可以尝试以下研究话题:

鲁迅写他的老师寿镜吾与藤野先生与海伦·海伦写她的老师莎莉文老师,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鲁迅和海伦·凯勒受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鲁迅和海伦·凯勒生活的年代几乎相同,当时中美两国文化环境和国家形势有何不同;

……


专题1:10篇文章的编排思路

我发现这10篇文章先后顺序的安排是有讲究的。

第1篇《狗·猫·鼠》讲到自己的隐鼠实际上是被长妈妈踏死的。第2篇《阿长与<山海经>》就专门来写这位长妈妈,写作者对这位保姆先讨厌后敬爱的态度,而他敬爱的原因主要就是她给他买了《山海经》这本书。第3篇《二十四孝图》,是承接上篇童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而来的,谈自己读二十四孝故事的感受。

第4篇《五猖会》则讲作者童年时父亲逼迫他读书的一件事情,应该是反映了作者的家庭教育问题。而延续《五猖会》所提及的作者故乡那些神神鬼鬼的民间文化,第5篇的《无常》讲的就是自己对这种民间文化中“无常”这一形象的喜爱。

第7篇《父亲的病》末尾作者提到自己在邻居衍太太的教唆下呼喊临终的父亲,于是第8篇《琐记》就来写这位外表慈善实质虚伪奸险的衍太太,后面则写受衍太太传播的流言的困扰而被迫离开故乡到外地求学的经历。后面的《藤野先生》和《范爱农》则写了自己到日本留学遇到的人和事。

总的来说,10篇文章,大致是按照作者的成长顺序来写的。

前面6篇主要写作者的童年生活,从学龄前一直写到上私塾学习的生活,内容包括了他自己童年的玩乐生活、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民间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后面的4篇大致写作者青年时代的生活,从家境败落、父亲病死、到南京求学、到日本留学、回国工作等人生经历,写到了家庭的变故、社会的形势、国家的衰落,也写到他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对所遇到的恩师和朋友的怀念等等。



专题2:辨别书中的大鲁迅和小鲁迅

在《小引》中,作者提到这10篇文章是在九个月之内写成的,但环境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了。”

我查阅了《鲁迅自传》,里面提到这段时期他的经历:“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小引》是鲁迅离开中山大学之后写成的,写作时间是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于广州白云楼写成。

《鲁迅自传》写得简略。于是我想象,作者写作和编辑的一年左右时间里经历的似乎是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种生活肯定是很不如意的,特别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但他到底经历了些怎样悲凉与寂寞呢?在他写《朝花夕拾》时,他肯定在文章里流露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朝花夕拾》比原名《旧事重提》有更丰富意蕴。字面的意义是:早上的花凋零了,到晚上拾起来。面对这些凋零的花,心中自然有对美好的朝花的留恋,有对使朝花凋零的时间的感慨,还有夜晚到来的感伤。青少年的美好光阴如朝花,人生暮年如黄昏,人在暮年回首往事,自然种种滋味涌上心头,不胜感慨。

因此,我们必须辨别,在《朝花夕拾》里其实有两个鲁迅,一个是青少年时期的小鲁迅,一个是已到暮年写下这些文章的大鲁迅。书中发表的议论,有些是小鲁迅的,有些是大鲁迅的。那些议论,有着种种的时代烙印和作者个人的性格特征。

在《狗·猫·鼠》中,开头第一段,作者写道:“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来,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

这个议论,很明显是大鲁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发表的。他谈到的是自己在文艺界学术界被攻击的情况,表达了无奈和愤激的情绪。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鲁迅被送到私塾上学,他很不理解这个安排。他猜想:“也许是因为把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是很典型的孩子的心理。孩子总认为世界的变化都与之有关,就像如今孩子会认为父母离婚是自己的过错一样。因此,他很自然地认为被送去上学是因为自己在百草园里犯了错误。被送去上学,意味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结束,于是他不得不跟百草园里那些心爱的动植物们告别。在孩子的眼中,那些动植物都像是他的朋友,于是他称呼它们为“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专题3:鲁迅的家境变化

鲁迅在自传中说:“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这段记叙反映了鲁迅家中由盛至衰的败落过程。在《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更具体的描述。

原先,他的家境还是很富裕。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就提到他有专属的保姆——长妈妈。他的隐鼠是在他10岁左右被阿长踏死的。

《五猖会》记叙了他到东关看五猖会的事情,他们当时预定了三道明瓦窗的大船,还准备了很多饭菜、茶炊、点心盒子,侍候的有工人和长妈妈等。也就是说他们进行的是一次豪华旅游。

鲁迅小时候家境富裕,还表现在他拥有很多的书籍。《阿长与<山海经>》提到他有几百文压岁钱,托阿长买了《山海经》,此外,他还有搜集了不少绘图的书,包括《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丛画》《诗话舫》,《山海经》还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比原先木刻那套精致得多。《二十四孝图》中提到长辈送了他一套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都三味书屋》,作者提到自己描画《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当鲁迅的父亲生病的时候,他们家虽然衰败了,但估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有些家底的。所以,他们家还可以请名医来给他父亲看病,时间是两整年,诊金是一元四角,作者说“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又何况是隔日一次。”后来换陈莲河给父亲看病,诊金也是一元四角,还请过陈莲河的特拔,诊金十元。鲁迅父亲病了三年,算下来,诊金应该是很巨大的一笔款项了。估计,父亲去世后,鲁迅的家境彻底败落了。

后来,他外出求学,只能到南京去找无需学费的学校,先是去了雷电学堂,后去了矿路学堂。后来他到日本留学,应该是官派的,也是无需学费的。

鲁迅,经历了家庭由盛到衰的败落过程,应该对世态炎凉有了很多的体验和感受,为他以后作了准备。就像曹雪芹也从贵公子跌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到地步,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他创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78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56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0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9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6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8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5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3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0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9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