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孩子们又得到了一笔“可观”的压岁钱,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很苦恼怎么处理这笔钱?
“威逼利诱”小朋友上缴“充公”?那么结果就是孩子们会一直控诉家长,以后也不肯将钱交给家长。
让小朋友自己掌控和支配压岁钱?结果可能就是每年的压岁钱所剩无几,而且还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那么家长怎么帮助和引导孩子们正确处理和支配压岁钱,让他们的“资产”不减不失,反而随着时间慢慢长大呢?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阿里巴巴数据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阎志鹏博士撰写的儿童财商启蒙书《三个存钱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安全储蓄(投资),可以让他们的钱越积越多。
一、孩子3岁至5岁,做好“透明”储蓄
我儿子今年4岁了,自从上幼儿园后,每年的压岁钱和生日礼金就不愿意再交出来,而是放在一个信封藏在枕头里,偶尔想起来就拿出来看一下,见没有减少又喜滋滋地放回去。
不过他想起来的次数屈指可数。为此,我跟他商量,把钱装在一个透明的罐子里,并且摆在书架上,这样每天他就可以看到“小钱罐”,儿子欣然答应了。
自从把钱摆在“明处”,儿子就非常注意收集小零钱,积极参加学校的“跳蚤市场”义卖活动,还想通过做简单家务得到奖励,有一天还高兴地说准备要换大罐子了。
要让我们的孩子以后生活得更好,需要培养他们的财商,而且越早越好。其中3岁到5岁是启蒙阶段,教会并鼓励他们进行“储蓄”是最主要的一课。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理解时间的价值以及银行“利息”的好处,所以指导孩子进行“储蓄”时不用去银行,只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罐子,将钱放进去就可以,但是不要叠得整整齐齐,平躺有序,目的是让里面的钱看起来很多。
另外,这个钱罐子要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因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对小孩子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如果他们透过罐子发现钱慢慢增多,那么会逐渐明白,只要自己不断努力,不轻易拿钱出来买不必要的东西,钱是会慢慢“长大”的。
当然,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储蓄”也需要进入另外的阶段——“复利”储蓄。
二、孩子6岁至12岁,进行“复利”储蓄
朋友丽丽是做小生意的,每个月她都会带着八岁的女儿去银行存钱。有一次女儿问她,为什么要经常存钱,有什么好处吗?
丽丽告诉女儿,因为只有把钱存起来才会越积越多,特别是存到银行生利息,钱就像下金蛋的母鸡,时间久了,母鸡下的金蛋会越来越多。
见到女儿疑惑不解,丽丽趁机帮女儿开了有存折的账户,说服她把手中的钱全部存进去。过了段时间,丽丽带女儿去刷存折。女儿发现那张写着自己名字存折多了点钱,非常开心,还说以后有闲钱,就会往里面存。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理解能力、自主能力已经有很大提高,所以为了鼓励和激励他们继续储蓄,家长可以采取额外匹配或者引导孩子将钱存入银行。
比如孩子仍然选择透明储蓄罐,那么家长可以自己掏钱给“利息”,跟孩子约定每储蓄多少就匹配多少利息。当然这个利息最好比银行低一些。到一定时间,家长和孩子可以将罐子里的钱拿出来进行盘点、记账,让孩子亲身感受储蓄和“利息”带来的好处。
到了合适时机,就引导孩子将这笔数额较大的钱存入银行,以便获得更高的“利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钱生钱”,家长们最好办理有存折的储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复利的“魔力”。
然而“储蓄”带来的魔力并未停止。更高阶段的储蓄方式将给我们逐渐长大的孩子带来一份宝贵的“成年礼”。
三、孩子13岁至18岁,开展“基金”储蓄
实习生阿云在一次闲聊中说起关于学费的事情。她告诉我们,大学四年的学费自己出了一半,因为她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攒钱了。
原来阿云刚上初二,她的父母就给她创建了“大学教育基金”,其实就是在银行开户定存储蓄。父母跟她约定,每年她的压岁钱都要存入这个户头,而且她存进去多少钱,父母就给“匹配”相同额度的钱;而且在上大学之前,这笔钱只能存不能取。所以等阿云考上了大学,那笔“大学教育基金”就变成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不得不说,阿云的父母非常有先见之明,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上大学是孩子的人生大事,那么自己承担部分或全部的大学教育学费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当孩子步入这个年龄段,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寻找和选择存款利率比较高、安全系数高的储蓄产品,甚至是“稳健固收”类的理财产品,以此建立自己的“教育基金”。同时,孩子们在了解和对比各大银行利率的过程中,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和财务技能,提高孩子们对金融诈骗的辨别能力
阎志鹏博士在《三个存钱罐》这本书中说到,不论是洛克菲勒、李嘉诚的发家故事,还是《富爸爸穷爸爸》等这些书籍,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储蓄是走向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孩子尊重规则、懂得规划,抵御诱惑的有效手段,与一个人的成功密不可分。
因此,正确地跟孩子们谈“钱”不会“腐蚀”其幼小的心灵,引导他们进行合理“储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钱财,提高财商,这对孩子成年后是否实现财务独立、避免投资失误、辨别财务诈骗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