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完这本绘本就很想和小伙伴去做分享了,今有机会到南院小学去做第二课堂后不犹豫就选了此书——《每一个善举》
这次上课的孩子都是三年级以上的大孩子。在学习上经过前几年的字、词、句的积累也会有一定的写作能,所以在课程的文案里和以往的做了一下改变。
开场我用了一个感官的律动《嘭、啪、嚓》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调整纪律!动作很简单,每个孩子都能准确地做出动作来。但随着接下来节奏加快,节奏互换,渐渐加强难度,刚开始觉得无趣的五年级大同学也加入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也在每一次的“收”拍子上和我达成了默契。
故事开始前我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大家玩游戏时很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平时都是一个好学生吧!今天听故事时除了用你们的耳朵去听之外,还有带上我的问题用心去听哦,“你做个伤害他人的事情吗”
故事看上去很简单但十分的触动人心,小女孩克洛伊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拒绝新同学玛雅和她交朋友。每当玛雅询问是否能跟克洛伊她们一起玩的时候,答案总是不行,于是玛雅开始自己玩,并且从某一天开始,她再也没有出现……
我在此又提了一个问题“大家觉得玛雅为什么没有来了呢?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不高兴了”“生病了”“上学不好玩没人做朋友了”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对是非、好否、善恶的评判标准,有一定的的思辨能力.我还是把答案留给了同学们“原来你们是这样认为的!”故事继续!
当克洛伊的老师上了一堂关于“再微小的善举也能改变世界”的课后,克洛伊才恍然醒悟,并被自己失去的机会刺痛了。如果她当初能对玛雅表现出一丝善良并且敞开心扉接受这份友谊该有多好……在最后一幅画面中,小女孩克洛伊在放学路上的池塘边,面对水塘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整个故事下来孩子们很安静、专注!大家心里好像都有了答案!他们已经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了。
故事的主人公“我”从一开始就拒绝和玛雅交朋友,更害怕失去同伴而刻意与玛雅保持距离,最终玛雅离开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建构自己的小社会或小团体,当周围的同伴形成了“小集体”的时候,他们往往拒绝外人的介入,并且为了维护“小集体”的平衡,会做出伤害其他孩子的行为,时通常会和要好的朋友联合起来,保护他们的“伙伴”关系,在“伙伴”内可以互相帮助,一笑泯恩仇,但是在“伙伴”之外他们却“同仇敌忾”。现在很多的社会新闻会有学生大群架、集体欺负人还拍视频上传到网上,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心痛,人性使然?还是后天的“美育”教育不够?不得而知,但当看到《每一个善举》时,心中就会荡起一层波纹,一股力量向外扩散!
故事后我先让孩子们分组用讨论的形式说一下自己做过的一件“善举”。大家都很积极讨论争辩。讨论之后再用三句话把自己的“善举”写下来和大家分享,我让孩子们自己评论分享的事件是不是一件善举啊?用你们的掌声做出回应!当大家给予别人鼓励很感谢时也算是一个“善举”哦!同学们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的热烈,我想《每一个善举》的种子应该在同学们的心中种下,开始发芽了吧!
让我感恩的是孩子们上课都很人真一节课下来,他们能把整个故事的内容,老师提的问题都纪律下来做成笔记或日记,还有同学给我画了画做成了卡片。
感恩同学们对我的善举,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温柔以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温柔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