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晋国遭了旱灾,秦穆公不计前嫌,慷慨解囊,向晋国运粮救困。两年之后,秦穆公十四年,秦国不巧也遭了灾。于是,秦穆公向晋国借粮。
可是晋惠公这个小舅子是怎么办事的呢?他听信了自己的舅舅虢射的建议,“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趁着秦国闹饥荒,刚好可以攻伐秦国。这个晋惠公,完全不顾当年秦穆公对自己的好,千里迢迢护送自己回晋国继位,在晋国遭灾的时候给晋国送粮。人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么难得的情义,这下全被晋惠公断送了。
对于秦国而言,东进一直都是战略发展方向,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还是在自己比较艰难的时候。但是,焦虑没用,怕也于事无补,兵来则将挡,水来则土掩。面临饥荒和晋国的趁火打劫,秦穆公派丕豹为前锋大将,自己亲率大军东进,迎头痛击晋军。到了这年九月,秦军与晋军会战于晋国的韩原。
晋惠公贪功心切,脱离大部队追赶秦军,结果马车陷进泥里,怎么也拔不出来,行动迟缓下来。秦穆公一看机会来了,就与麾下人马追杀过来。但是怎奈敌众我寡,秦穆公非但没有抓住晋惠公,反倒被晋国军队团团围住,无法脱身,甚至还为晋军所伤。
战场上的局势还真是瞬息万变,刚刚还占据主动,追杀晋惠公,转眼又陷入围困,无法脱身。
就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个三百人的小部队突然闯进了晋军的包围圈,横冲直撞,将晋军的合围撕开了一条口子,解救了秦穆公,还趁机生擒了晋惠公。
那么,这三百人的小部队是哪里来的?
显然,他们不是秦军,也不是晋国的敌人。他们的出现,还得益于秦穆公之前的一个无意的善举。
话说秦穆公的一匹马跑丢了,相关的官吏赶紧查找,结果查到竟然是岐下这个地方的乡野村夫得到这匹马,还把马分着吃了,参与吃马的多达三百多人。按照秦国的法规,这些人势必要依律定罪。
可是秦穆公得知此事后,豁免了这些人的罪责。穆公说,君子不以畜产害人,所以这事就不追究了。而且秦穆公还说,听说吃了好马的肉不喝酒会伤身,于是还赐酒给他们喝。
这三百来人感念秦穆公的恩德,一直想要报答。听说穆公和晋惠公打仗,都想要追随秦穆公出把力。眼看着穆公有难,大家伙就直接冲了出去,这才解救了穆公。
从这一点来说,韩原之战真可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一个范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