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
这是放暑假前,地理课代表伍同学借给的书。在此之前,她来过宿舍参观,看到书架很多书,故暑假前送来了两本书,这是其中一本。
这本书放在书架很长时间,放暑假时,家里也买了很多书,还没看。故这本书就留在宿舍,没有带回家。
九月份开学了,也还有很多书还没看完,又搁置下来了。
不知不觉,九月一晃而过。十月份来了,十月份的阅读计划里,这本书才上阅读清单。
早点看完早还给学生啊。
国庆假期,本不想带书回家,免得来回折腾,弄损了。但还好行李不多,就带上了这本书,小而轻,不占地方,路上塞车,还可以看几页。
结果是,塞车途中,看了大半。
回家后第一天,打扫卫生,又无暇看书。断断续续看了几页。
今天早上忙完后,家里只剩下我,三只狗,一群猪。
就搬张小凳子,坐在家门口前看书。三只狗闹腾完了,也就趴在脚边睡觉了。
读后感
看到作者,这不明觉厉。
这是一本杂文的随笔,上海、香港的人事兴衰,故人,中外名人,名作,名影,评论等都是顺手拈来,文化素养深厚。
小喽啰无知,表示看不懂。
日本电影《追捕》,毛姆《宝贝》,鲁迅《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一大串没听看过的作品,作者还说了自身的见解。
说到鲁迅时,感觉作者就是和鲁迅同一年代似的,我看鲁迅,感觉他就是中学课本里的人,隔了十万八千年。
看不懂啊,看不懂。
如果整本书都说看不懂,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那就说说,小部分看得懂的部分吧。
比如讲到上海和香港的渊源,比如部分的上海名人,香港名人。
但凡有点文学素养的人,写出来的杂文,都是有点韵味儿的,不像大白话那样通俗易懂。
迁移
对港澳台这三个历史上曾是殖民地,政权之争地,地理位置的缘故,我们本身对此了解不多。这三地的文化渊源,历史经过更是知之甚少。
葛亮,林文月,蔡澜,林徽因等人,都是名家,在两岸三地,国内外地跑,了解得多,写出来的书,也是很有深度。
多看多了解。这里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
什么时候可以去港澳台这三地走走,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有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