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带我儿子去公园玩,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两个小孩因为抢玩具哭闹起来,大人们不由分说跑过来责备一番,“小朋友要爱分享。”
如果小孩子不依,家长的表情很愤怒很不耐烦:“不就是一个玩具吗?你借他玩一下,等会还你。不要这么小气。都说了要爱分享啦。”
接下来就会看到小孩哭得更厉害,大人也更加生气,夹杂着怒骂,有时还动手打小孩。真是一片混乱。
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觉得很无奈。当大人们口口声声说着要爱分享的时候,真的明白分享的意义吗?如果不去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只是嘴巴上说说,怎么能让孩子信服呢?
2
分享,本来是件美好的事情。前提是它必须发生在孩子心甘情愿的情况下,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行为,而不是大人粗暴的插手干预来达到目的。
既然是小孩自己的玩具,支配权就属于他们。大人为了表现大方,不问孩子的意见,把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孩子心里感到生气和委屈,分享的体验很糟糕,怎么能明白分享的意义呢?
如果孩子想跟别人一起玩,自然愿意分享玩具。如果他们不愿意分享,说明玩的不融洽。这时候强迫孩子分享,只会让他们不开心。
再者,大人们有时未必是真心想要孩子分享,只不过碍于情面,不得不这么说。孩子是最懂得看人脸色的,一旦他们觉得大人言行不一,双重标准,就会觉得很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3
分享,其实也是一种交换。公不公平,得看孩子能否达成共识。
假设你有一个玩具,我也有一个玩具,我们换着玩,都很开心。
或者我的玩具比较新,比较好,但是我愿意跟你换着玩。玩的过程是愉快的,并不会觉得吃亏。
比较麻烦的是,你的玩具我喜欢,想和你换着玩,你不愿意。那么我只能接受,或者努力去说服你。如果最后你同意了,大家还是可以玩的好。
最差的一种是,你有玩具我没有,哭着喊着要你的玩具借我玩。你不愿意,我理直气壮大叫着说:“大家要爱分享”。一把抢过玩具来玩。这属于抢玩具,占便宜,不叫分享。
搞清楚了分享的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4
有些妈妈很苦恼,孩子以前很喜欢分享,现在却总是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发生在2到3岁。孩子在这段时间,开始萌发了自主意识。他们会说“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用来宣示他们的自主权。大人们应该要理解,而不是随意贴标签,说孩子自私小气。更加不要刻意勉强孩子去分享。
平时大人们注意做好榜样,对他人慷慨大方,给孩子积极的影响。比如每次带孩子出去,可以多带几个小玩具,让孩子跟喜欢的小朋友一起玩。当孩子感受到那种分享带来的喜悦,怎么能不喜欢分享呢?
5
综上所说,分享必须建立在你情我愿,相处融洽的基础上。
分享的错误方法是:不尊重孩子的意愿,通过训斥,强迫等行为让孩子做出不愿意的事。
分享的正确做法是:大人们言行一致,引导孩子去分享,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乐。不贴标签,也不为了面子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最后,教育小孩是门大学问。希望大家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