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理本 邹成跃
中国有一大重要的文化产物,那就是中国的书法,而关于这一大文化产物而言,它的存在历史甚至与我们使用文字的历史一样悠久,可以说它是文字的伴生产物,也是以不同方式表现文字的一种艺术,更是充分展现汉字魅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书法的产生,标志着古先民们智慧的扩展,他们以独有的各类方式总结出了不同的书写规律以及书写法则,并以那独有的魅力使其发展至今。
一·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我们能够追溯得最早的文字存在的证据可至约公元前四千年的半坡,仰韶的陶瓷刻画,也就是象形文字,当时的远古先民们以图画符号等形式对于存在进行了思考,此时的象形文字还不能够算得上实质上的文字,更多的是趋于以图画线条的形式来进行事件的记录,所以此时的象形文字还停留在表形的层面。在后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里,象形文字开始了由表形到表意的演变,直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先秦甲骨文的出现得以显示出汉字全面形成的面貌,此时的甲骨文已然有了自身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出现了文字书写记录的固定形式,它的面世,代表着象形文字的升华形态。也即是甲骨文文字体系的确立,书法这一文字的表现形式才得以出现,并在历史长河上留下它璀璨的篇章。
二·书法字体的阶段性发展
先秦甲骨文的出现,不仅仅是文字体系的初步建立,更是对于书法的一大奠基,甲骨文书写记录的形式,建立起了毛笔书法正锋顺书的书法核心,书写载体采用了别致的龟甲,这算是甲骨文书法在记录形式上独特的一点,但是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也可以说限制了它的发展。同一时期,周礼的出现也对于甲骨文有了一个新的推动,于是金文开始出现,金文主流地位的确立,打开了毛笔字书写的开端,甚至在书风上,金文出现了地域划分的四种形式的风格,它们分别是齐鲁型,江淮型,中原型以及秦型。然而,金文的出现也并未持续多少时间,在现有文字的基础上,古先贤们开始进行了文字的简化行动。石鼓文继金文之后,随之篆书开始出现,文字体系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但是篆书的出现,也未完全将繁式的文字进行进一步的简化,书法字体开始了进一步的演变,作为辅助性的字体“早期隶书”出现,随后秦小篆开始了面世,同时隶书也随着演变,并开始了大程度的“隶变”过程。至此,文字由繁至简初步完成,汉字开始了不同书写形式的演变,可谓是百花齐放。西汉时期,隶书已完全脱离辅助性字体,并于此期成熟,趋于规整。在文字书写的发展上来看,当一种字体稳定之后,它的书写只会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趋于草化,一个是趋于规范化,所以隶书成型之后也开始了这两种变化,一种为隶书的正书,规整的隶书出现于东汉中晚期;而另一种,便是隶书的草书。隶书的草书也称“草隶”,出现于西汉末期与东汉初期这一阶段,从时间上来看,隶书的草书形式比其正书形式成型要快,这也于它的书写方式有着很大联系。此时“草隶”的出现,绝不仅仅是隶书的另一种形式,它更是代表着一种新兴字体的出现----草书。对于还未成型的草书,我们将之称为“章草”。时间来到东汉中期,此时的章草已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启了独具一格的书写形式,值汉代之时,草书已然大行于世,并逐渐形成“今草”。在东汉时期,隶书的更加规整化也直接性引领了楷书的到来,它的到来打破了字体间规整与简便的平衡,草书的形式已然无法满足此时出现的大批书法家,于是,在介于今草,楷书之间,新的字体形成,它便是行书。至此主流书法字体确立,各类书法流派开始了各自的大发展时期,一直到唐,宋时期,才有了新兴字体的出现,并于宋朝正式成为“瘦金书”,在各大主流书法流派当中占得一席之地。
三·从文化发展的层面看书法发展历程
象形文字的出现,标志着先民们开启了文明的时代。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来看,先民们对于自然是处于敬畏的状态,有着人难胜天的思想以及强烈的自然崇拜,所以在象形文字的记录上是基于自然神灵的记载,其表现形式更多的是人们对于无能为力,思想和行为受到自然奴役的状态。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着中国进入到了阶级社会,此时的人们依旧处于一种狂热的自然崇拜状态,更加相信于鬼神之说以及原始宗教崇拜,人们对于事物的无端出现以及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都理解为神预或是神罚,而如果需要去了解这一切,就要去与鬼神进行沟通,占卜即是人们认为与神明沟通的方式,而被认为具有通灵质的龟甲无疑是最好的载体,所以甲骨文往往都是关于当时的人们的各类卜辞。在周朝时期出现的大篆,也从一方面提现了这种与自然的关系,周朝称“天子”之说,认为统治者为天命所选,代天行事,遵从自然秩序,所以大篆在形式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秩序美,但仍旧残留着象形的痕迹。随秦朝的建立,古人思想开始由崇尚敬畏自然神明开始转变为了人大于天,故此“皇帝”诞生,嬴政称“始皇”,秦小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权力的敬畏,彰显始皇扫六合定八荒的豪迈气度,在秦小篆的书写形式上,李斯小篆体现的是一种对于皇权的敬畏,它更多的是一种谦卑恭敬的形态展现出来,其中还有一种轻松自如,悠然自得的趣味。而整体上的秦小篆,大多以诏令形式存留于今,所以它是严肃的。受书写载体的影响,秦小篆的表现形式有的类大篆,有的类隶书,更有的多做弧线,或圆或方,都是为了更加便于刻写,在秦专制的影响下,秦小篆更多用于庄严肃穆的场合。在同一时期产生的隶变和秦隶变,则是在权力拱立阶段向专制阶段过渡的一种字体。在隶变之前的书法字体,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商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意识还是周朝的天一统一意识,都很难将整体的书法形式有一个长远为继的发展,篆书展现的更想是一种受压抑的人,身体不适的在做着行为动作,没有任何的精神和自由可言,人民想要的是什么?是不受压迫的自由,是独立,是一种心灵上的解放,因而隶书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文字书写形式的简化,它体现的也是一种当世人民想要从受自然驱使、受统治者驱使的现状下破立出来的思想形式。纯粹的隶书脱离了符号化,象形化的范涛,摆脱强硬化的书写格式,标志着以原始宗教为精神内容的书法形式的解体,标志着古劳动人民想要获得独立,获得自由独立的美好心愿,也预示着秦文化将要成为历史的状态。隶书的完整成型,为书法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文字形式开始由象形化转变为表意的形式。随之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诸多学派林立,文明进入了思想极度活跃的时期,单一化的隶书体系是无法满足众需的,随之演变出了规范化与形意化的两大字体,楷书与草书,在汉独尊文化的影响下,规范化的字体演变是一大发展趋势,但是在此时书法的发展是仍旧不完善的。隶变是基于文化思想上的改革,而隶变之后出现的书法形式则是一种书法本质上的延伸,是一种文化蓬勃发展的象征,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下,社会发展的秩序性,规范性,大大推动了隶书的发展与楷书的演变,后章草,草书的出现,则是文化思想自然不再局限于形,而是开始追求意的的体现。人们的思想形式直接影响了文化发展,而文化发展促进了书法形式的转变,在基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而产生的行书,也正是以此完成融合,演变至独立阶段,这也是文化思想大融合的一种体现。至此,主流形式的书法格式得以确立,这其中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演变过程,源于一种人民思想的转变,才得以产生,在产生之后,再次经过二三百年的演变,主流书法在受魏晋南北朝的影响下,得以定型,由古典艺术文化向今体艺术文化转变。在古典书法的阶段,主流书法字体更为注重的是“形”上的变化,这也是当世人民对于急切改变现状的的一种外化表现,自由独立的心难以被统治阶级压制。在历经文化大一统之后,开始了由外在向内涵的转变。晋人在对于书法的转变上格外突出,使得主流书法字体由外在的粗犷转向内外兼修的形式,形成了内在满意,外在得体的典型美。到了唐朝,主流书法字体开始变得开放,中和,这也与当时繁荣发展的文化有关,集成前世所有优点,书法字体形式再一次完善,书法形式变得浪漫化,典雅化,使得内在形式超越了外在的约束。而后五代至宋元,文人风骨凸显,社会的发展需要至真至性至清,新兴字体瘦金书出现,字形简练有度,并在主流字体中占据自己一席之地。至此,主流书法形式确立,后世皆于此进行进行更加完美的形式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