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驱动:打造如何高效率解决问题的终极搜索思维和逻辑
从搜索方法到问题思维:搜索技能、搜索引擎,包括搜索到的网站,未来随时可能修改、过时、甚至消失,就像这个时代的很多技能一样。社会在发展,也许在未来大家都使用爬虫大数据挖掘在看问题的时候,这项搜索技能也过时了,但是唯一不会被淘汰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思维。
1、问题驱动:高效行动的秘密
什么是问题驱动?以解决问题出发。
学会问题,是最重要的基础能力。大家适应了问题早已准备好,只需要回答标准答案的应试思维。当我们面对复杂的真实社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发现真正的问题。因为真实的世界大部分事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接受问题和解答的不确定性,才是正解。如果说拿到问题,套用公式,得到答案是简单的线性思维的话,我们更需要的恰恰是非线性思维方式
识别问题:问题分为需要解答和解决的问题,Question和Problem,思路是不一样的。搜索可以解答90%的问题,剩下的10%可以交给哲学。但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比我们原本想的要复杂得多。
如何提出好问题?判断该问题是不是有价值、够明确。
场景1:
如果我的目标是:想成为一个搜索很厉害的人。
有价值的问题:我该不该报名搜索课?
原因:课堂能够提供搜索技巧;可以帮我实际解决问题。
如何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分解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审视问题的全貌,也更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如何着手去解决问题。一旦分解了问题,就能够立刻找到问题所在,然后立刻采取行动,这是问题驱动方式思维带来的高效行动的秘密。
如何分解问题呢?其实就是沿着问题的方向,深入地挖掘清楚,直到挖掘到一个能够真正指导行动的答案为止。
场景2:
表层问题:如何给孩子填报高考志愿?
问题分解:
中层问题拆解:被目标学校录取;考查目标学校的竞争力。
底层问题搜索:分数线;热门度;平均薪水。
问题思维的哲学:世界上99%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思考、搜索和行动来解决。剩下的1%不能解决的,就交给哲学。
建立问题思维,可以减少人生的烦恼。涉及到情感相关的问题,付出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你的脑袋在一个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却怎么也想不通,那就叫烦恼,暂时先不要去想它。
2、从问题到行动:实用的行动思维模型
为了更好地去用行动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思维模型呢?
思维模型1:多角度观察者
多给自己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但是多一个角度总对事情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思维模型2:学会联系
一般看到的信息是散落的、无规则的、成点状的,而联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1)学会就近连接,让信息不再散乱,而连接会让我们的信息变得更加强大。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增强我们管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2)打破就近思维,学会发散链接,方便我们触达很多信息。比如各种整理软件和插件,一键直达各类文档。可以让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只通过零散的关键词就可以搜到很多信息,与当下要解决的问题关联起来。还是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发散思维,想到任何灵感都可以先放进来,后续再做归纳整理。
(3)随时准备发现问题,引爆灵感创意,寻找解决思路。用印象笔记去管理随时随地产生的创意和灵感,或者是问题的解决思路。
思维模型3:系统联想思维
在前面的思维基础上,如果深入进化,连接所有的信息点,就可以逐渐培养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下节课要讲的重点。
思维模型4:空·雨·伞
极致简便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3、搜索中国解决问题的框架步骤
搜索问题的流程,也是对前面所有案例的一个操作方法和逻辑的总结。
(1)分析真实问题
(2)搜索有效信息
(3)获取外部资源
(4)评价获得的信息
(5)信息整理和管理
(6)最终解决问题
想要做到如火纯青的水平,必须每天刻意地要求自己用这样的思考方式和技能。那么对于真正解决问题的我们,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实施呢?
高效解决问题的心法就是为最终解决问题负责:会找线索,学以致用!
场景2:很多人生活都会面临的一个烦恼是:我要不要换工作?在汽车行业当工程师的小林就遇到要不要换工作的问题,如果它真的在困扰你,第一步不要把它当烦恼,把它当问题。
这时6W2H模型(Why,What,When,Where,Who,Which,How,How much)派上用场了,先回答以下问题:
(1)Why:为什么想换工作?
(2)What:想换什么工作?
(3)When:什么时候找?
(4)Where:去哪里找?
(5)Who:谁可以推荐我?
(6)Which:具体哪个方向?
(7)How:如何行动?
理清这些问题后:
(1)接触原始信息:未经过任何加工过滤的信息,比如和同事聊天,找重要客户,同行业其他人的信息等等。这些原始信息都会帮我们了解真实情况,获取新的视角,从而从中吸取他人的智慧。
(2)掌握基本知识:行业动态,市场结构,业内领先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未来的行业趋势等等。我们先从整体上看一下业内的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业务上游、替代品、业务下游的情况。
(3)删减琐碎的信息:按重要程度,会对行动的关键因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非常紧急,是否要快速处理掉。把之前大量的不重要不紧急的统统删掉。优先处理重要又紧急的事情。把大块时间永远都要腾出来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以免有一天他们变得重要又紧急。
(4)目标推导我们的行动:先审视一下自己未来的5年目标,5年后在职场上要走到什么位置;再倒推一下自己的3年目标,3年后我应该在做什么;具体再落实到今年的目标,当前我要做什么。
场景3:如何用电梯演讲,三分钟有效地把自己展现给他人?
你恰巧跟你的老板或者客户同时乘坐一台电梯,电梯里有3分钟时间,你有一个很好的方案,你如何用好这3分钟的时间,把你的方案推销出去?
关键是讲一个打动人的故事:第一步,充分搜集一手素材;第二步,用逻辑组织材料;第三步,用数据支撑观点;第四步,事前反复演练,充分准备。
如何利用数据快速说服别人?
首先,找到相关的数据信息;然后,可视化信息流程;最后,获得支撑信息的点。
4、这些能帮助你继续成长的书籍
《你的灯亮着吗?》会给我们思考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启迪性的帮助。全书分为6个主题,每个主题由若干生动的又非常具有警戒意义的故事作为主线,通过对故事当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作者会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解决领域会有一些很有建树的观点。其中书中会回答:人们如何思考?人们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会如何思考和处理?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人们会用什么样的角度去思考?对问题的核心本质是什么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这是一本关于软件与系统设计的质量和需求探索的书,书里有很多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包括:发现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如何把我们生活当中的各种事情当成项目来思考?如何利用系统性思维去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用有力的思考去解决工作当中的真正的问题。当你在面对眼前的工作时,最好慢一点动手,因为判断比动手更重要:要确定完成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二、系统思维:告别碎片信息知识,搭建有序的知识体系
系统思维的初级应用——框架思维分为3阶段:
(1)发现问题
(2)构建框架,明晰关键
(3)高效执行,检查调整
1、框架思维:复杂思考的秘诀
工作中碰到难题时,是不是有一套找到原因的方法,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根源?
辛苦熬夜时,是不是抓住了某种考试规律,就能轻松通过?
该不该出国时,能不能有个模型,能很快地做出判断?
面对这些问题时,为什么有些人游刃有余,有些人一团乱麻?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距非常小,那决定每个人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关键在哪里呢?就在于你有没有一个思考框架。优秀的思考框架能让你具备深刻的洞察能力,从一团乱麻中快速找到线头,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我们思考水平往往只能应付找答案,或凭个人喜好做判断。而复杂思考的秘密在于思考框架。但生活、工作中,更为重要的问题,往往是第三类——逻辑分析类问题。比如:我应该选择出国进修还是继续工作呢?如何才能管理好时间?工作很努力但老板却不认可,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框架。系统思维是将知识对象作为系统来思考的,而框架是对系统的一种简化。如果在一定范围内,用框架代替系统作为思考对象,既能够发挥系统思维的优点,又大大降低了思考难度。
场景1:老板让我做一个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如果我没学过财务,连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怎么开始分析呢?
框架思考的一个基础就是利用现成的资源,比如找模板。如果你找到一个杜邦分析的模板,你只要将销售额、成本、负债等数据填进去,就能自动计算出来净资产收益率。是不是一下子就搞定了?
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多多运用成熟的现成框架,处理起来就很容易而且又快又好。如果能将自己每次处理的经验也提炼为框架的话,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2、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场景2:你是一家餐厅的老板,有天你的员工给你反馈,很多人都说我们店太贵了,你会怎么做?
简单思维:太贵了,那就降价!降多少?
中级思维:员工说很多人,是多少人?占比多少?
复杂思维:至少再多问几个为什么,是真的贵吗?什么原因?服务不够好?食材不够好?
问题分析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系统解决的框架:界定问题,构建框架,明晰关键,高效执行,调整检查。其中,界定问题最重要,重要度占比99%!因为界定问题探究问题的本质,直击问题根源。
用6W2H模型可以更好的帮我们提出更好的问题:其中在6W中挑选关键因素提问,有可能只需要问清楚(2H)怎么做!在现实问题中,不需要严格遵循6W2H模型,只需要问清楚几个关键点就可以了。
多问清楚,提前预防风险。比如,领导在会上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做竞争对手的产品调研报告。你会如何回答呢?如果你直接回复“好的”。那等你真正动手的石斛,你会知道要分析哪些竞争对手吗?什么时候交呢?有没有人配合你?如果要购买的资料有预算吗?万一,领导布置完任务就出国了,你是自己猜着做呢,还是等领导回来再说?
分析问题的框架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选用现成的框架,第二个是自己构建框架。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先掌握好现成的框架,不仅可以学习的效果更好,而且在工作学习中,这种方法的应用频率都非常高,也远远高于自己构建框架的实用性。选用框架有2个步骤,第一步是直接寻找框架,就像解数学题一样找到适合的公式定理;第二步按照框架分解逻辑树,就想往数学公式里代入实际的数据一样轻松。
比如解决问题的STAR模型:
场景3:面试时经常被问到过往的工作经验,怎么回答?
S(Situation):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公司宣传改版
T(Task):你的任务是什么?——你来负责方案
A(Action):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和同事沟通,克服阻碍
R(Result):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事情顺利进行
帮助下属的GROW模型:
G(Goal):帮属下确认目标
R(Reality):帮下属人情状况
O(Option):通过提问帮下属找到方案
W(Will):与下属确认,一起制定行动计划
框架问题关键:
(1)海量框架调用;
(2)知道使用条件。
通过培养搜索技能,可以随意地搜索到海量的信息让一切信息为你所用,成为你的个人智囊。并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保持先进。
3、系统思考的工具和方法
如果没有现成的框架怎么办?那就需要自己利用工具提炼框架了,比如Xmind。
系统思考3步走:
(1)头脑风暴:不管想到什么,先写下来;
(2)归纳整理:把想到的点子整理好;
(3)形成框架:组合梳理,形成框架。将第二步连线归纳的结果,转化成矩阵图、流程图或者逻辑树等更容易理解的形式。
让框架更完善的MECE原则: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不重复,不遗漏。
4、高效行动的指南
把问题分析清楚之后,最关键的还在于如何高效地执行。
影响个人执行力的最大的障碍是计划。一谈到计划,脑海中就浮现出了密密麻麻的时间计划表,甚至精确到分钟。但这些计划常常都会成为拖延症的炮灰。这种把人当机器的方法往往是成功学所倡导的,并不实用。比如这周排满了5天的活,没有状态,反而不如找1天来做。不做时间管理而做个人管理,个人的执行力立马就上一个台阶。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
(1)要事第一:找出最关键的一件事,优先完成它;
(2)保持弹性:安排计划时以周为单位,同时保证每天40%的时间都是空白的。
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整个组织,执行力高效的关键反而不在执行本身,而是执行的检查调整上面。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不及时对执行偏差做调整,就会做很多无效的努力甚至适得其反。最常用的框架就是PDCA的一个循环。PDCA将质量管理分为4个阶段。
P(Plan):计划
D(Do):执行
C(Check):检查
A(Action):行动
5、书籍推荐
《咨询的奥秘:咨询师的百宝箱》是畅销书《咨询的奥秘:寻求和提出建议的智慧》续集,在计算机和咨询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师温伯格的书籍。书里展示了智慧盒、金钥匙、勇气棒、祈愿杖等16种工具,对于我们自身具备但又常常忽略掉的才干,不仅是本咨询手册,更折射出丰富的人生智慧。
《系统思维:复杂商业系统的设计之道》这本书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用丰富的实战经历作为支撑,简明扼要地提炼出系统思维的规律。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