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红楼梦》又成了我睡前的必读,只爱前八十回,后四十回风格与前迥然,用词粗糙,少了细致和从容。虽然开头早已预示了大观园一干人等各自的结局,但如曹雪芹自续后面的四十回,想来不会如此。前八十回中又最喜结社作诗一段,先是海棠社后桃花社,作诗时的才情、旷志,不问世俗,自在洒脱,让人爱不释手。
论起诗情才意,当属黛玉与湘云,虽然宝钗每每写诗浑厚沉稳,但不及二人新巧别致。林史二人其实有相似之处,皆是自幼饱读诗书,聪颖过人,却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二人性情大不相同,黛玉自觉无父母,无亲兄弟姐妹,虽老太太体恤相待,但终究如浮萍般无根,无人真心为自己主张。黛玉葬花,写柳絮诗,对宝玉时嗔时怒,时病时好,无一不来自于此。湘云却深不以为然,性情豪放,和宝玉及众姐妹们开心相处,虽在自己府里受人支使,但除对宝钗外,并未在众姐妹前提及或抱怨。
小时觉得黛玉如天仙般,不食人间烟火,才女一枚,虽时常病怏怏,但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无一不让人心生眷念,是很多少女心目中的向往。对湘云,印象中更多的则是手撕鹿肉,大口吃肉,高声作诗,醉卧石榻。
现在想,抛却少女心,其实做人当如湘云。人生苦短,谁能料及将来之事,世事变化无常,谁又无烦恼。诚然,黛玉最终未能如愿,含恨而终,是贾府中一干人的利益所致,是全书早已安排好的结局,但何尝又跟她的性情无关?再看湘云,家人安排,无意中嫁得一如意郎君,可是好景不长,夫君早逝,湘云立志守寡,这其中含了多大的愁苦?文末对湘云只提到守寡,其余未多交待。如果按其前文中的性情,她的日子想必是恬淡、悲亦是悲,但仍然会活出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