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子,聪明内秀。可是最近他的妈妈却因为这个孩子在家里,面对自己错误的时候发脾气,有很多的负面情绪而困扰。昨天因为弹琴,孩子的爸爸发了很大的火。然后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孩子:“妈妈 我跟你说 明天我们都不要理爸爸。”
妈妈说“为什么啊?”
孩子:“他对我凶。”
妈妈:“哦 他今天好像是有点凶哦 那明天我们跟他说 会好好练 以后好好说话好吗?”
孩子:“不是有点凶,是很...凶,不理他 让他先好好反省一下。”
妈妈:“那你想爸爸为什么凶你呢?是不是为你好?想让你赶紧弹好呢?”
孩子:“不是为我好 他就是想对我凶 他想打我 就把小孩当玩具一样 凶”
孩子的话很可爱,但也很真实!
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会把我们父母的行为照的无可遁形。只不过有的时候父母却视而不见。孩子在描述爸爸“凶”的这样一个事实,妈妈却在说爸爸为什么“凶”的理由。显然孩子和妈妈的交流不在一个层面上。爸爸“凶”是爸爸需要做的功课,是爸爸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是爸爸需要自己去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孩子没有好好练琴的行为导致的。而当我们在找爸爸为什么凶的时候,其实潜意识里已经把爸爸凶的责任推给了孩子。好像在说因为你没有好好练琴,所以爸爸凶你,你就要承担后果。面对孩子没有好好练琴的行为,爸爸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应对方式。“凶”只是其中一种简单粗暴而又看起来能立马见效的方式。所以这种方式比较受爸爸青睐。可是从长远来看,孩子学习到应对问题的模式也会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和孩子妈妈的聊天中,我也找到了孩子在面对自己错误时态度的例外,就是在学校里一切都很好。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妈妈昨晚这样说:“是的,爸爸今天很凶。那是爸爸自己还需要去做的功课。但我相信除了不理他,让他伤心的这种方式以外,我们还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帮助爸爸。我们来一起想一想,好吗?”
这样的一个回答,把爸爸的责任还给了爸爸,也给孩子演示了面对错误的一个态度。还信任孩子是有力量能帮助爸爸的。而不是责怪孩子。父母从管理自己的情绪开始,才能影响孩子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