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向美低头”这句话出自千利休,在遇见《寻访千利休》这部电影之前,我是不懂茶的。在我的世界里,茶只是一片叶子。遇见后,茶成了我美好的坐标,从此窥见了一片叶的世界。
茶,这片叶子博大精深,一切丰富的可能性都存在着。
我们会遇见茶什么?遇见茶的历史、经济、地理、人文风情、文学、美学……如看见一个宽广的世界。
而所有遇见,无论是偶然还是注定,都是一步步走才算数。看见什么,收获什么。在时间轴上,人的生命纬度都如一片叶,其中丰富各自书写。
一杯好茶,从采茶开始就要遇见对的时间。
听说一杯茶的生命遇见有三次。
第一次来自大地。从一颗种子的发芽、破土、长成树,长出叶……土壤、阳光、雨露、云雾成就了它,直到叶从树枝上离开。
第二次遇见来自人。鲜叶离开了树,带着自然的养分,采摘、摊凉、萎凋、杀青、揉捻……人的双手成就了它,使它成为真正意义的“茶”。
第三次来自水。它被投入千家万户的茶杯茶壶中,以热水注入,翻滚、舒展、散发与水融为一体,重获生命,被无数的人分享、赞叹。
我和茶的初次遇见,来自一片叶的采摘。小时候,每到采茶季,母亲会叫上我一起去茶山采茶,并且自己动手制作,到现在,那弥漫过的清香还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从未离开。我记得每当有客人来时,母亲就会开心的奉上自己做的茶,与人分享。那便是另一个遇见的开始。
但一片茶叶的采摘并不容易,要注重季节,茶类,天气、时辰等。不同茶有不同的采摘时间,对茶汤有很重要的影响。正如张爱玲说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按季节,“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过期质量就差。钟伟今《湖州茶事谤语》:“采茶经验主要根据春、夏、秋三季茶叶的不同情况适时采摘,合理采摘,合理留养。
按茶类,绿茶明前是宝,明后是草;乌龙“采茶之候,贵及其时,太早则味不全,迟则神散。”而按一天采摘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早青、午青和晚青,不同时间采摘的茶叶都要分开制作,而午青品质最优。
按天气,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采得早了,没味道;晚了,茶叶粗老;雨天采了,色泽暗黑。
所以,茶的好坏需要天、地、人、时。一杯好茶,从采茶开始就要遇见对的时间。若再遇见对的人,就更好了,所谓花无人不发,茶遇良人而香。
人的际遇如杯中茶,贵在恰到好处。
人生的际遇也如杯中茶,遇见对了,便是芬芳。金庸先生说得很好:理想的爱情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白头偕老。一如好茶,长在云雾缭绕的山上,在最佳的时间采摘,经过精心烘焙。有懂茶的人来择水选器,并用心品尝。然后芳香四溢。我想起郑板桥,“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一生与翠竹、翰墨、香茗、良朋相伴。
郑板桥爱茶有道。出仕之前家道中落,生活难以为继。后考取进士,未有功名。近五十不惑之年谋了一官半职,但为官清廉。那句“难得糊涂”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修为极高的茶道中人,一生都有茶缘。
遇见好茶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郑板桥的诸多茶诗中,会提到他喝过的的好茶,这首《七言诗》中,他泡一壶明前松萝茶,与友畅谈天下、谈书画、谈人生。松萝茶产于安徽黄山休宁,明代时就很有名。明代文学大家袁宏道记有“今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下。”明代学者谢肇浙也有记载:“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
鲁迅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清福也要遇见懂得才谓之清福吧。
遇见爱情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这首《竹枝词》记录了郑板桥的艳遇,意思是说:有一位美人居住在湓江江口,她对郑板桥说,郎君若是闲时就请来喝茶吧。记着是黄土筑的土墙,茅草盖的屋顶,门前还有一树茂盛的紫荆花。这首词不是虚构,在他所作的《扬州杂记》之中有详细记录。这个姑娘姓饶,排行第五,称饶五娘,在郑板桥43岁时遇见,45岁成婚,婚后的两人很幸福。
有人说,世间最美的遇见,是遇见你时,一切刚刚好!颇有意思的是,这段佳缘最后能促成得益于另一机缘。
遇见知己
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
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
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西江月》词原是作为郑板桥遇见饶五娘时的订婚信物,是他许诺次年考中进士后必来迎娶。但在等待期间,饶氏母女益加贫困,郑板桥撰写的这一对联,在茶馆里被识货之人程羽宸看上。而程羽宸又是个秀才出生的大茶商,资助郑板桥娶得美人归。
我读郑板桥的茶诗,似乎能看到,茶是空气,是生活。而人生每场际遇也如杯中茶,贵在恰到好处。
人生路上,你会遇见谁是不知道的,但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所有遇见,都是在不同的时间轴里去遇见最好的自己。
然而,每一场遇见,只是开始,我们还等着那炉上火膛,清泉的沸汤,茶壶中袅袅的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