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2月,我关注了一个公众号——笔叨叨,她的简介很有意思啊,是:“笔叨叨从不叨逼叨”。
的确,她做到了不叨逼叨,至今为止,她在公众号上只更新过三次,距上一次更新已过去了一个半月。
我没有调侃人家的意思,我只是想说,一个写字人,心里是有很多话需要表达出来的,那岂能做到不叨逼叨?
我是个爱叨叨的人,往往体现在与比自己年龄小、经历少的人谈话之间。我总是觉得自己走过了你将要走的路,所以我必须把我所知道的这条路上坑儿和包儿交代给你,免得你摔跤。
把自己做过的所得的经验,或是没做过的所留下的遗憾统统交出来,生怕落下哪个点,更怕自己表达的内容没有让对方完全理解到,操碎了心。
然而,我忽略了一点,人有时候是没办法避开一些挫折的,即使心里明知道,但还是义无反顾去试错。
2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 《孤独不是怪癖,是一个人真正存在的状态 》,在评论区一个小妹妹给我留言,说:“高考路上注定一个人。”
我一看到“高考”两个字,眼睛亮了,紧接着就想多嘱咐两句,然后我就写了近100字的回复,内容大致是:加油,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一所层次较高的大学,这样你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会在那种优秀的环境下得到很大的提升。
然后妹妹就说,自己很累,很迷茫,感觉努力没有进步,对不起家长。
我一看,这不行啊,我要替她调节调节心态,我们一来一回,走了8条评论,还是妹妹先说了一句“加油”,我才意识到,可能自己话太多了,然后就以另一个“加油”结束。但还意犹未尽的我,找到好友小天一起继续探讨,说现在小孩子心思好成熟,怎么怎么的。
我不理解她这个年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除了学习以外的心思,即使我也是经历过这个年龄,但我有我的观点:高考之前,本该一门心思学习,想再多有的没的,只是在浪费脑细胞,这对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你真正尽了全力,你就会很坦然地接收高考成绩,无所谓超常发挥还是失常发挥,那都是正常发挥,考场几张卷子决定你的人生方向,残忍吗,局限吗?如果我说不残忍、不局限,你会相信吗?
为什么不信,中国存在着这种考试制度,并延续至今,一定是有其价值和考核性的。
考试本就是实力和运气的结合,即使你的运气和实力没能在高考考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没能走上一个通向锦绣前程的宽敞大道,而是走上了一条让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崎岖小路,但你怎么知道这条小路的尽头是不是连接在大道之上呢?而且,生命是一个圆,你在这里亏了,就会在别处补回来。所以,放下你所有顾虑,不问前途如何,但求今日苦读。
3
不久之前,我又发了另一篇问——《读研七个月,分享一下我的生活以及感受》。然后,另一位小朋友出现在我的评论区,说:自己现在是大一,专业不喜欢,迷茫。
好为人师的我又一次被点燃,开启叨叨叨模式,话虽然多,却充满诚意,不管自己的想法对错与否,我都是怀着一颗急于帮助别人的心而表达的言论。
人们都说,读过大学的人才会说出“读大学没用”的话。
因为有,所以更向往“无”的生活。但不管你怎么意淫,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也不敢像比尔盖茨那样退学去创业,至少我不敢,因为我怕我爸被气死、我妈被逼上吊。
说出“上大学没用的人”这种言论也是因为没有利用好大学的时光,我们都曾被高中老师欺骗,他们总说:“熬过高三,到了大学,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们在美丽的向往中牟足劲儿地挤上了高考这架独木桥,但真的上了大学,我才知道,高中不用担心考试成绩,但到了大学却有了“挂科”这个东西。
我曾严重怀疑高中老师都是高中毕业就当了老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大学。被自己的天真打败了,其实老师在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把我们骗上一条叫成长的路。
高中的时光,总是在记忆的最深处,那些奋斗日子,简单而美好;而大学,对于我来说,就是生命的空白期,我忘记了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好像昨天我刚刚摆脱了母亲的怀抱,充满幻想步入大学的校门,睡了一觉,眼睛一闭一睁,我就穿上了学士服,身处毕业典礼,和同学老师拥抱告别,四年就过去了。
我曾遗憾自己没能好好利用大学时光,我也相信几乎全部人都在遗憾,学霸遗憾自己没能好好放纵自己,学渣遗憾自己没能好好学习,而学伪则是遗憾自己既没能像学霸那样好好学习,也没能像学渣那样好好放纵自己。
但现在想来,也不觉着有什么,生命中总需要一段时光是被遗弃的,否则,又怎么刺激自己在角色转变之后,痛下决心,改变自己呢?
4
因为我不是“笔叨叨”,请让我再一次叨逼叨。大学教会我的什么?明确的说,是应试能力。
高数难学不懂,英语六级不好过,专业课原理不明白……拜托,你要明白,你在大学中所学的课程如果不与实际工作结合,一切都是白费,即使我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看书,当交完期末考卷的下一秒,我的大脑就已经把本学科相关内容清空了。
所以,同学之间总是调侃,我们既然已经把知识还给老师了,那学校能不能把学费还给我们啊!
应试,是经历过大学所获得的基本能力。
我数学不好,我身边人都知道的事,但我没有因数学成绩拖自己后腿,因为我只是会做题。看到定理、公式,我不懂,但我知道记住,从古至今的数学家们,经过各种磨难得出的数学公式,是让我们用的,让我们做题的,对于推倒过程,那是老师上课教学的一种手段,我只需要把重要的推倒学会应付考试中的证明题,其他的就是对例题、课后题的熟练计算。因为数学不好,所以我需要反复练习一个题型,最后达到一种惯性,看到题目,联想出应该使用的方法。
虽然我在传播一种错误的学习观,但面对一些知识,我们还是要有“不求甚解”的精神。当你真的在工作中或其他方面需要某一项知识时,你的学习能力会瞬间突飞猛进,现学现卖是可以的,并且是最高效的应对策略,专业课知识也是同理。
我是小而不才,一个爱写字的学姐,好为人师,叨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