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阅读!本文乃作者个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
那天一早醒来,手机滴滴滴响个不停,打开一看,是大学微信群里男同学们在给女同学们发红包,小小红包,带来大大的快乐!群里气氛很快嗨起来!
在经历两个小家伙分别哭闹过后,老公终于把我和小宝送到幼儿园,又把说好请假半天的大宝带回家,去陪即将回老家的外婆。
然后老公买了礼物,约好一起看电影。
虽然只是在送大宝去学校和接小宝放学之间,除去在路上的时间剩余不到两小时的一个约会,对于家有两小娃的我们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放松和享受:老公精心安排,我欣然接受,都是爱的表达。
爱多重要!
有爱,似乎早上孩子的哭闹也不算啥了,孩子不愿意上学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正在经历的困境也没有那么难以面对了。
大学群里,男同学们继续发红包,女同学抢得不亦乐乎!我的本科是在湖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学普通专业度过,但那是一个20年后我每每回忆起来,都满是幸福和温暖的集体。我的同学们,没有成为名人大咖,却也大都过得幸福满足,大家都成为善良、正直、努力、温暖的人,我想,这本身就是教育的成功。
不管多少人出去,男同学永远走在靠马路的一侧或者迎风的一面;
搬宿舍,两个男生宿舍负责一个女生宿舍,包括把新宿舍抹干净、把物品搬过去并放整齐,女生只需要带好钱包和钥匙;
聚餐时,菜一上来,男生永远“抢不过”女生;
上山实习,男生会把所有工具和标本背上,女生空手,但会默默地把发的4个馒头匀出两个给男生;
下海实习,从湖南到湛江,24个小时的火车,女生躺在坐椅上睡觉,男生坐地板上看行李;
……
我不知道有多少集体能做到这样,但是无疑,这个集体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和担当。
突然,一个被点名要求发红包的男同学发言了:“我们学校禁止过西方的节日,提倡过中国自己的节日”——意思是他就不发红包了。我们急忙回复“你发吧!我们绝不说出去。”
想起以前的自己,也很不屑于过各种洋节日,觉得礼物送来送去也是太作,平平淡淡才是真呀!可是,某一天猛然间我发现,我并没有把平平淡淡的生活过出幸福的色彩,反而积累了很多抱怨和责备。那些被我认为“太作”的朋友,却一个个过得幸福又滋润。
我开始觉察,发现自己并非不喜欢礼物,而是心底里觉得自己不值得,所以一开始就拒绝老公送的礼物,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破坏关系的“挑刺”方式来拒绝:这个礼物这里不好那里不适合……老公好心送礼物,反而被挑剔一通,自然不高兴,我又一再“标榜”自己不是“作”的人,立马就偃旗息鼓,不再送了。
可是老公不送,我又不开心,虽然当时没有说,却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笔帐”,起冲突的时候,就把“这笔帐”拿出来,作为垫脚石,使自己稳居“道德至高点”,理所当然地干着破坏关系的事。
在不断地学习和觉察中,我终于明白,如果说人生就是一段长长的需要独自走完的路,那节日、特殊日子、纪念日就是漫长的人生路上一个个的观景台、瞭望塔,礼物和祝福就是所看到、感受到的一桢桢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把长长的人生路装订起来,成为一本独一无二的画册,成为我们余生路上最温暖的回忆和最便捷的加油站。
从此,我开始明确地和老公表达我的喜好、感受和需求,也开开心心地接受每个亲人朋友送给我的礼物,因为,不管付出,还是接受,都是爱的方式。
关键是,爱在其中,流动自如。
所以还有一类更为智慧的人,他们也许不那么注重过每一个节日,或者他们太忙,没有时间陪爱人过每一个节日。但是,他们把每一个在一起的日子,都尽可能地过成了节日。
在异地的爱人连续加班只为月底能多陪你几天,这几天不就是你的节日么?
不是土豪的老公悄悄戒烟只为攒钱给你买你提了几次却舍不得买的包包,收到包包那天不就是个重大节日么?
同样是吐司片的早餐,妻子在土司上刷上蛋液,文火煎得金黄香软,再用番茄摆个笑脸,这一天不就像过节似的让人心情舒畅?
周末了,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带上自制美食,带上帐篷吊床,找一个安静人少没有wifi的地方呆上一天,不也像过节一样温馨浪漫?
……
每一个节日,我们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日,用心去准备,安心去享受,细心去感受,它们会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美丽的风景。
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我们也认真对待,充满热情和创意,它们都会成为路上独特的风景。
情人节,情人节,每一个节日都是情人节——节是表达情的载体,情是构成节的内涵。
让我们把每一天都过成情人节:与自己的、与爱人的、与父母的、与兄弟姐妹的、与闺蜜基友的、与孩子的……
表达爱,接受爱,让爱流动,就是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