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心中永远的痛,不仅因为此战一输,数十万将士惨遭坑杀,赵国精锐一扫而空;更因为它打破了军事上赵国和秦国相抗衡的局面,从此天下军力,秦国一家独大,为秦国统一六国肃清了道路。
结局,无疑是惨痛的。那么,这样惨痛的后果是不是可以避免呢?
有人说,赵国惨败是因为临阵换将,换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来对阵白起;也有人说,赵国当初就不应该接受韩国的上党,从而引火烧身。其实,不论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国和赵国这一仗都是要打的,更何况早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赵国朝堂就有人提出过妙计,若用此人言,或许长平数十万将士的性命便能得以保全,这人便是赵国上卿虞卿。
虞卿,本是游说之士,但他入驻赵国朝堂却颇具传奇色彩,据《史记》记载,第一次见赵王,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君主,顷刻被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而第二次见,更不得了了,当即就被拜为上卿,因为其食邑在虞,所以号为虞卿。
长平战事起,赵军战况吃紧,于是赵孝成王便召集楼昌和虞卿,问他俩该怎么办?要不要束甲和秦军决一死战?面对赵王的询问,两个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先来看看楼昌的。
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
“媾”就是求和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决一死战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臣去往秦国求和。
此话一出,头脑清醒的虞卿立刻发现了其中的毛病,他认为楼昌之所以要去求和,是以为不求和赵军必败,但恰恰忘记了,主动权和控制权掌握在秦国的手里。说穿了,秦国有优势,如果不答应求和怎么办?所以接下来,他就问赵孝成王:大王您认为秦国,是必定要大破赵军呢,还是只想恐吓一下?
赵孝成王虽然昏庸,这方面却很明智,说秦国不遗余力,是一定要不惜代价击破我军的。
虞卿于是讲出了自己的计策,这条计策虽简单,可在我看来,在当时秦赵两国都耗不起的情况下,这是赵国扭转败局、双方讲和的唯一出路。
“请大王听臣的建议,派使者带上贵重宝物,去拉拢楚、魏两国。而楚国和魏国得了大王的重宝,必然会接纳、厚待我们的使臣。秦国听到我们的使者进入了楚国和魏国,一定会怀疑天下又打算合纵,来共同对付秦国,秦王的心中就会害怕和顾忌。如此一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求和之事指日可待。”
然而非常可惜,赵孝成王也许是舍不得重宝,也许他更愿意相信赵国宗室的建议,总之最终,他没有采纳虞卿的计策,转而与叔叔平阳君赵豹商议,直接去秦国求和的事情,并派了郑硃出使秦国,而秦国出人意料地也接纳了赵使。
赵孝成王随即洋洋得意地对虞卿说,寡人派平阳君向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了使者郑硃,你怎么看?
虞卿洞穿了秦国人真正的想法,他不假思索地向赵王道出真相:大王求和不会成功的,我军必定会被击破。我们的使者入秦,秦国一定会厚待他来给天下诸侯看,这样的话,楚国和魏国以为赵国已向秦国求和成功,那就不会再来救我们了。而秦国等的就是这一天,等到天下都不发兵救赵,那么我们的求和计划也就宣告失败了。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证明了虞卿的推断,秦国一直留着郑硃给天下看,却始终不肯答应求和。长平大败,赵括战死,数十万赵军精锐不得已投降,却悉数被秦将白起坑杀。从此,赵国交出了军事第二的交椅,天下再无人能阻止秦国一统的步伐。
本号文章,皆为成周子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