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穿越者思维」我的补充
关于「穿越者思维」我的补充
这堂课程我来来回回听了十几遍,那天在班级群里看到了成都班关于课程里“最小化犒赏”的讨论,我觉得核心关键还是在于要真正关注到“用户的真实体验”就像在刘润老师的课程里曾经提到过一个非常典型段案例:我们经常说用户想要的是不是打孔机,而是墙上洞。
但我们再来理解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打孔机只是产品,而用户的需求是洞,但是他们要的真的是洞吗?他们要的是能够把照片挂在墙上,我们再推一步,他们要的不是挂照片,而是当看到照片挂在墙上的那一刻,内心产生的愉悦,如果再挖呢?他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自己想要的是当看到照片那一刻,大脑里产生出来的多巴胺。
所以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瑞幸咖啡的例子,蔡钰老师说瑞幸用最小化犒赏,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升级消费”的心态,满足了内心装的欲望。用上面我们举的例子就能够很清晰得出最小化犒赏这个点评确实是直达了用户心理的本质。年轻人的消费中,攀比的心态特别严重,鞋子要穿AJ,衣服要是冠军,出门手里小蓝杯,这样的行头对于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再符合不过了。
说到这里,我真正想与你分享的是,在任何用户体验上我们如果想要触达本质的话,一定要关注到欲望。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你先给对方提供价值,你才能够获得价值。
你解决了什么,你满足了什么?这是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
我也提供了两种欲望判断模型供大家打包带走。
模型一:贪嗔痴模型
每个人都喜欢占便宜,少拿多得,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性价比,小米是当之无愧的高手。嗔是什么?我开宝马,你开特斯拉,凭什么?我玩跳一跳分数就是比不过你,凭什么?微信运动,今天必须拿第一。痴是什么?追星、沉迷玩游戏的及时反馈,这些都是刺激产品增长的动力。
模型二:痛点、痒点、爽点模型
人因为害怕,会做很多事情,这就产生了还多需求,强烈希望或者不希望某件事情发生。比如怕一事无成,结果努力学习,各种挑战。怕上火喝王老吉,怕头屑用海飞丝,都在解决痛点。
另一方面,我也想即时满足,我要,现在就要。不是让你延迟爽,而是让你当下就能够爽。
还有一面,大家都有想要成为的样子,羡慕的生活,一旦被激活,内心就无比期待,痒痒难耐,对美好圣桦城的追求,对虚拟自我的满足就是每个人的痒点。
所以,当我们站在“欲望”的角度重新理解用户之后,会发现所有好的产品都在打穿需求满足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