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雨其实是有征兆的。早晨出门去体验地铁,空中若有若无的潮湿和灰色调,在见到3号线一地铁口“屋顶”时,仿佛得到了呼应。银白色的表层下,覆盖着明黄,总算让视野拉升至舒缓的开阔中。
后来,那完整的一下午时光,我统统扔进了图书馆。原计划是去看一场电影,但并不强烈的欲望在刹不住车的暴雨面前全线溃退。雨倾泻下来时,我已经坐在宽阔的桌边,边上放两本杂志。《收获》中的第一个中篇《内流河》竟花去我两小时多,在这之前,还神差鬼使地翻了本《当代戏剧》--平时,我极少对此感兴趣,这次,我刻意而为之,是想发现点“新大陆”。
其中,对历史话剧《我们的荆轲》的解读和审视,不乏勇气。
“历史上史官的职责是记录当朝事件或撰记前朝史实,而事件恰恰是一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唯一痕迹。可是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却无从考证。”戏剧采用全新的视角,更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大胆推测,再现“故事”。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戏剧。”虽说不是绝对的,但这肯定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
书中还提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的戏剧,从道具、布景,全由一个人物来推进、演绎,戏剧的现场感,甚至让观众“参与”到意象的挖掘中。文艺是相通的,无非是从各个渠道达到体现人性的目的,引发人们的共鸣。
眼睛又酸又涨,从二楼出来时,沉闷感已经散淡,雨也住了。行至桥畔,一个年轻女孩在离我两米处偏着头望着我:“你是住这附近的吗?”好奇与惊疑一齐涌向我,我想,我认识她吗?不等我抛出疑惑,她就亮出了“牌子”:“我们这儿的瑜伽馆时间比较灵活……”哈哈,挺“戏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