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雷军在清华附小的演讲稿在朋友圈流传。他说:为了能陪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我选择带她去滑雪。然而原因并不是有人认为的“有钱人玩的就是不一样”,而是……“在北京滑雪,很长时间是在排队,我和女儿有足够长的时间来交流”。
这操作一出,有人看到高端,有人感慨企业家的忙碌,有人酸溜溜的说他在凡尔赛……有没有发现,虽然没有“知名企业家”的光环和重要性,至少在“陪伴孩子”这个方面,我们比雷军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朋友反驳我:别以为那么容易,雷军能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他平时忙陪孩子少,所以这时间显得很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女儿还小,换了我家这青春期的娃,别说聊天了,人家根本懒得跟你一起去滑雪!
青春期,在很多家长看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阶段。
激素分泌高峰期(11~19岁)到来了,你被孩子从儿童到青少年的巨大转变震惊得傻了眼。 到底发生了什么,把你那可爱的“小心肝”变成了现在这个每天和你打交道的“外星生物”?那个只会偶尔咕哝几声的男孩是你的儿子吗?那个头发颜色奇怪到让你惊叹的女孩,真的是你那天真可爱、完美到甚至可以成为广告模特的女儿吗?那个不让你在朋友面前亲吻和拥抱他,不愿意与你同行的家伙是你的儿子吗?那个因人店行窃被捕的少女竟然是你的女儿?
如果你家里刚好也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不是非常有共鸣?
不光是你和你身边的朋友,连远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父母,面临的问题跟你也是一样一样的!
你无法相信:当你告诉你的儿子他不能开车的时候,他居然对你说脏话;你的女儿手机不离手,常常摔门,和姐姐吵架;你的儿子拒绝在家里帮忙,你一提醒就顶嘴甚至无视你;你曾经外向爽朗的女儿现在却情绪低落,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想一个人待着;你连你的儿子什么时候学会了喝酒都不知道,而且他还因酒驾被开了罚单;你的女儿每星期六都要睡到下午三点,晚上还想和朋友们出去玩……
为人父母,我们怎么可能不焦虑?!这段时间那么重要,孩子需要好好学习、慎重交友、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偏偏,他排斥你的“教导”、拒绝被你“要求”,明明做起事情来各种不靠谱,却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11-19岁,是一段奇怪得无以复加的关键期。 你的孩子在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会影响他漫长的余生,而你(无论身为父亲还是母亲)无法一直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他的身旁。
于是,我愈发迫不及待的要指导他、引领他、纠正他,却只换来了不屑、对抗、甚至是鄙夷的眼光。
怎么办?除了强制、冲突、妥协,我们还能做点什么,给他的成长提供更多帮助?
对此,在这本被称作“养育青春期子女的‘葵花宝典’”的经典作品《与青春期和解》中,享誉世界的心理学家凯文·莱曼博士用他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定心丸。
莱曼博士“有经验”可不仅仅是因为职业原因见识广博,更因为……他有5个孩子,两个较小的孩子分别在他44岁和50岁时出生,这意味着他见证过5次青春期!
因此,听到他说“它(青春期)可以比你想象中的要好一点”,是不是会更有说服力?
家长们,你不必对一切都做出反应。只需要保持你的幽默感,别小题大做……王牌就在你手上,你在孩子的人生中是如此重要,比你所认为的或他愿意承认的重要得多。
接下来,就让我们找几个典型的“青春期爆点”,来看看莱曼博士的建议吧。
1、青春痘
看到这个问题,大多数父母都会不以为意:长痘?这才多大点事儿啊!
但是对很多青少年来说,长痘真的是天大的事。
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他们身体发生的变化已经够奇怪的了——声音变了,身体变得又细又长,激素分泌旺盛让他们感觉像在做过山车。特别是那些在成长岁月中青春痘冒得特别严重的孩子,他们精神上受到的创伤比青春痘留下的身体创伤更深。
考虑到孩子们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巨大变化的冲击,我们真不能用一个成年人眼中的“理所当然”来回应他们面对的问题。
如果你以为,说“青春期长痘痘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我十几岁的时候也长过,现在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了吗?”就是对他的安慰,这不仅完全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他更加烦躁——你的话等于告诉他:你的烦恼都是小case,没啥要紧的。这种轻描淡写的姿态不仅否认了他次课的感受,更让他增加了一层“父母不理解我”的情绪困扰。
青少年活在当下那一刻,那一刻的事情对他和他的心理健康来说就是最重要的!
那该怎么办?莱曼博士的建议是:带孩子去趟皮肤科医院。无论是咨询皮肤顾问还是药剂师,哪怕她给出的方法只是“如何洗脸(比如用某种布轻柔地洗脸)”、“必要时如何使用收敛剂”。
或许你心里对这些方法并不以为然:我当年也没这么折腾过啊。但重要的是,你的行为会被孩子解读为:“嘿,我妈知道我正在面对什么。”——你的共情、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态度,才是青春期的孩子愿意与你保持顺畅沟通的关键所在。
在面对青春痘时,青少年在精神层面要处理的东西很多,尤其是在他们的身体和生活都发生了那么多变化的情况下。
2、作业
哈,这个话题我们中国的家长真是太有发言权了。什么鸡飞狗跳、大哥乱叫、心脏支架、夫妻不协……每年关于辅导作业的热梗都会自然更新,总有超出我们预料的“人间真实”争相上榜。
对此,莱曼博士很认真的问:你为什么要干涉你孩子的家庭作业?
是因为你认为孩子必须得到全A才能成功吗?因为你需要让别人拍着你的肩膀告诉你你的孩子有多聪明,从中得到一些心理上的快乐?但如果你的孩子很普通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所以,如果你过度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最好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觉得他自己做不到吗你?你怕他失败吗?你在追求完美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中国国情,他一个美国佬不懂”。但平心而论,人家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退出来,让孩子独立去面对学业的压力。因为他要完成的不仅仅是眼前这份“作业”,更是从父母的扶助、要求,甚至是监管之下脱离出来,承担起一个人的独立责任。
具体怎么做?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
· 设定一段明确的时间,要求孩子在这期间必须写作业(例如晚上6点到8点),并创造一个没有其他干扰的空间,让他们可以集中精力。
· 帮助做事没有条理的孩子学习如何为要做的事情安排优先顺序。
· 如果看到孩子在完成作业方面有困难,可以向老师咨询。
按照以上做法,你并不需要担心自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义务”。相比于“教他怎么做今天的作业”,你更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给他“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管是作业还是其他)的足够的练习机会。
可能有人要说,“看到孩子有困难、向老师咨询”——这跟我现在做的事儿有啥区别?还不是得我自己上?他不会做你也不能干看着呀!
对此,莱曼博士的建议是:你可以让孩子得到一些必要的帮助,但你自己要置身事外!比如可以请一位家庭教师来帮助你的孩子,比如一名大学生,甚至是一个聪明的高中生,让他定期到你家来帮助孩子学习。
别跟我说“他爸我当年数学多好英语多牛”,别想着“自己能上干嘛非得花钱请人”,就问你,花钱请人辅导孩子,不仅能让你家亲子关系不至于破裂,孩子还能更平静不抵触学得更好——值不值?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
不要让写家庭作业成为一种权力斗争。不要任由孩子把你卷入玩去不必要的作业之争。
3、上网
这绝对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才会有的“高级烦恼”。
从“不要让孩子的卧室里有屏幕”到“防止孩子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玩ipad”,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各种应对措施也是快速更新换代。但实际情况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娃们,上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需要了:网课学习、跟长辈视频、同学交流、查找信息……哪个不得用屏幕啊?也不能因噎废食啊。
所以,莱曼博士说,于其操心孩子是不是又在“超标上网”,不如用你的价值观来引导孩子:
你最好抱着积极的期望,相信你的孩子会利用互联网做正确的事,这比任何规则都更有意义。比起说教,以一种合理、公正的方式向孩子灌输你的家庭价值观,并且以身作则地在孩子面前践行这些价值观,可能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当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咱还是得尽早向孩子提出一些指导方针,比如“不要在互联网上向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或家庭信息”,还有讨论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哪些网站属于禁忌、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网络言论……以及如果越界,将会面临怎样的处理方式。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每周获得几小时的放松时光是件好事,但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世界就不好了。这样的沉迷会在孩子和家人、朋友之间制造感情上的裂痕,让孩子在心理上依赖虚拟世界。
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你需要教育你的孩子在这方面保持理智,鼓励他们在所有事情上保持平衡,同时你要认识到,你不能控制他们生活中的一切。
以上三个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只是《与青春期和解》一书收录的72个“困惑家长的热门话题”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内容大到“抑郁症”“自杀”“性行为”,小到“车钥匙”“穿着”“发信息”,几乎囊括了青春期孩子和家长面对的方方面面。
虽然把所有这些让人头疼的问题都梳理了一遍,莱曼博士给家长们最底层的建议却是最最轻松和温馨的。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队长。
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一个啦啦队队长——一个相信他的人。当你的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庆祝一下。在孩子的人生中,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而桁架指责的人已经太多了,所以你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给他一些实实在在的鼓励。要让他知道,你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感到骄傲,而不仅仅是因为他做的事情。
该怎么做?说来也很简单:留出时间与孩子交谈。
你对孩子的看法,对他说的话,和他交谈的内容,与他沟通的方式,所有这些将帮助你们建立起一种能维系终生的良性关系。
说到这里,你可以感叹雷军的智慧了。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忙碌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把“滑雪时排长队”当成跟女儿交流的好机会。
相比之下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有着比他更大的可选余地。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把莱曼博士在书中给出的这几条建议送给你——不需要绞尽脑汁计划安排,如果你愿意照着这些简单的方法严格执行,无论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青春期,都不会辜负你们之间温馨的亲子情谊的:
让星期日下午成为你们的桌游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来享受彼此的陪伴,谈论生活中一些真正要紧的事情,甚至可以和孩子谈谈以往那些让你觉得遗憾和悔不当初的事情。你们还可以为了一次特别的旅行一起攒钱,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轻易取消这个旅行计划。没有什么比一起长途自驾游更能让你们享受自在流畅的谈话了。
暑假在即,你家的出游计划订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