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初,那时侯还是一个初到北京工作的程序员。除了编程和加班, 业余时间里,经常是四处去搜寻佛学,道家,武学,运动健身类的书籍和活动。 有一次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找寻武学和健身书籍的时候, 看到了惠兰瑜伽。这是第一接触瑜伽,大概是累世的缘分,基本没有犹豫,把书买回家,就开始了练习。当时,因为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接受的是学校的知识类的学习和训练, 所以通常都认为,依照书籍就可以自我练习了。
而且, 买书练习不需要去参加学习班, 可以省去一笔不菲的费用。我在北京2年的时间里获得的多个国内和国外的计算机类的证书, 都是通过买书,自学通过的。所以当时学习太极拳, 游泳,瑜伽我都采用了同样的方式。
虽然最初这种试图通过看书学习瑜伽,太极,游泳的经历有些荒唐, 但正是这段经历, 在多年之后, 让我更加懂得和珍惜在修行中,传承和师承的珍贵和意义。而这两点其实也正是基于传统经典的研习,如瑜伽和其他的儒释道修行,与世俗学问的本质性区别之一。
当时对于瑜伽,武学,游泳等都是刚接触不久, 只有太极对着书练习了2年多,谈不上有太多的心得。但是在对着书中的瑜伽体式练习的时候,很着迷与书中描述的Kundalini瑜伽的境界和节食,洁净,冥想等方法。 2000年初的北京还没有太多的瑜伽馆, 我拜访了几个后,在和老师的交谈中, 基本也无法获悉kundalini瑜伽的训练方式,后来对于深入的瑜伽理论就没有再去深究, 而转为练习瑜伽体式了。
直到2012年左右, 已经有了多年的佛法修行和武学的习练经验之后, 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武学流派都会有基本功, 但是都是有限的一些方式,而身体的部位是如此的多,很多的部位根本不可能通过非常有限的基本功来练习到。我发现瑜伽从基础训练的角度, 是如此的系统,深入。
因为假期有限,深入瑜伽最有效的方式, 就是直接参加密集训练。后来我发现瑜伽是没有这种所谓的封闭式训练课程的,但是经过一番调查, 发现TTC的瑜伽教培课程,时间短, 体式训练要求高,非常符合我在短期内精进的需求。 于是,我在3年时间里去上海参加了2次针对瑜伽老师的TTC培训,每天高强度的2-4个小时的体式训练, 让我第一次深入的感受到了体式的系统, 完备,细致,深入。
虽然大家常说, 瑜伽体式不是瑜伽的本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一种方式,一个过程。但是在经历过多年对佛家,道家,儒家,和中国的内家拳的寻访中,从对比的角度, 单就体式本身而言, 瑜伽本身就是一项伟大而珍贵的礼物。
因为瑜伽教培是用来培训瑜伽老师的课程,而且只要一个月。尽管客观的讲,这一个月的课程中, 老师是负责的,无论是体式教学还是瑜伽哲学,内容丰富,要求严格。但是坦率的讲,内心当中确实觉得这种速成的方式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因为多年来在传统的经典的学修当中,一个在武学或者其他传统经典领域的先生的培养, 通常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而其间,有所成就的前提还需要遇到明师,自己刻苦训练,并有相应的德行等作为基础。
一方面,首先要感谢这些来自西方和东方的瑜伽老师,不辞辛劳,在各处访学后,将这样一项伟大而珍贵的经典, 传播过来。而同时,随着对瑜伽练习的深入,慢慢发现, 瑜伽教培课上关于瑜伽哲学的教导,比如瑜伽哲学的精髓部分, 也就是区别于世俗学院类研习的部分, 其实并没有被合理的教导,甚至会出现一些原则性的误导。
一般的瑜伽教培和教学中, 为了区分瑜伽和普通的运动, 都会强调正位,呼吸,并融入一些唱诵等等。但是在很多方面, 瑜伽的精髓并没有被合理的传达, 比如:
1. 瑜伽与世俗学问的根本性的区别所在
例如传承和师承的意义
2. 瑜伽哲学的学习次第, 注意不是学习内容。有了内容, 缺乏次第,依然很难在瑜伽哲学的研习中去登堂入室
3. 瑜伽的各个分支,如制戒,奉爱等各自的意义,以及这些分支在瑜伽体式练习中发挥的作用
举个例子,瑜伽哲学和瑜伽练习的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练习过瑜伽的人都知道,瑜伽体式对身体的柔韧,平衡和力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在长期的自我练习中,不怕慢,就怕伤。慢一点不要紧,但是受伤一次除了会导致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断外,更糟糕的, 人体是一个如此精密的系统。一旦受伤,有些创伤会或多或少会一直存在和延续下去。
很多老师在授课时,在强调瑜伽联系安全的时候,主要是从体式自身的角度,比如练习的渐进性原则,体式的正确性等等。但是其实瑜伽的安全性,从八个分支的角度来看, 和其他的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体式和制戒,内心与身体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4. 瑜伽哲学与瑜伽正位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从生物力学分析, 解剖的角度可以去帮助理解瑜伽, 但是这些学问是否可以理解为瑜伽体式的起源和依据,还是只是一种验证和解释的方式。
瑜伽区分与其他普通的运动的一个表现在于其体式的合理性是符合内在的脉轮和能量流动的。这个与中国的传统内家拳是相通的。但是这部分的阐释基本已经比较少了,很多对瑜伽体式正位的解释如果不能以内在的能量流动作为基础, 就很难真正阐发出相关体式的精华。
5. 近代瑜伽大师,艾扬格和pattabijiois共同上师是krisnamachaya。krisnamachaya 的生平学修瑜伽的经历的考证。因为先生是近代瑜伽的鼻祖, 如果先生的这段经历本身和师承没有被予以澄清的话, 近代瑜伽的传承是难以做到名正而言顺的。
以后我会逐步尝试着把瑜伽哲学的学习笔记,以及如何将瑜伽哲学和体式联系,日常生活相互结合起来的心得,逐步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