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家孩子生病,两岁半的娃娃,发烧咳嗽后,病好了,脾气不好了。半夜的嚎哭,快把她妈逼成精神病了。白天也是只要妈妈不要爸爸,粘在妈妈身上。一个动作流程不对,此娃就能大哭,妈妈不能走,也不能抱她,不能不看着她,也不能看她。
这个情景让我想到我家大女儿小时候,即使不是病后,也有这种乱发脾气的执拗期,你要抱住她,还不能碰她,想起那时候的我是凭毅力忍耐过来的,而爸爸是在大发雷霆暴力镇压中走过过的。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明白这个办法,就不会那么难为自己,更难为孩子了。
再说回我那个朋友,她耐心的等待着孩子的执拗,孩子在几次要求都被她妈无条件满足后,决定不哭了,回家,上车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而我这个朋友是个耐心很差的人,凭耐心和毅力是根本听挺不过来的,现在不但没有疯,孩子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她中只用了一个办法。
首先要明白,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管是生病还是闹觉,不管是完美敏感期,当孩子不被理解和接纳时,都会有股闷气。因为孩子的性格和家庭关系等原因,孩子的表现方式不同。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可能很容易爆发自己的不满,但是性格隐忍的孩子则会积聚成内伤,多年后喷发。
而爸爸妈妈也是人,不能一味的要求爸爸妈妈单方面的接纳孩子,而不理会父母的情绪。所以,当我朋友正为孩子焦虑时,我如果只是简单的说,孩子生病了,熬过这几天就好了,她表面能理解,但内心还是不轻松的,就像我当年,忍孩子放弃自己,内心一直挣扎,孩子并没有脾气越来越好。
幸运的是我最近看完了关于全脑教养法的书,我把书里学来的办法,教给了这位焦虑的妈妈。
办法非常简单:用陈述句平静的描述出孩子当下的行为或者感受。
办法只有一句话,但这个办法却可以同时拯救孩子的父母。
当你平静的描述出孩子的感受时,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整合他的大脑。他乱发脾气,各种不配合时,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大脑在想什么,尤其是低龄孩子,身体的难受说不出来,只能靠哭,而这时妈妈说出来他的难过的原因,他就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说有说不出来的东子整合,完整可描述的感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再决定是不是继续哭。
而对于成年人,你在描述他的行为和感受时,也是给自己的大脑一个缓冲,不会让自己被孩子的情绪点燃,迅速进入大脑一片空白中。描述完,接下来你就能理解并接纳这个需要你帮助的孩子。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就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明白这一点,成人的内心是温柔而成熟的,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才是不为难自己。
耐心可以用完,毅力也是有限的,然而,如果我们明白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而情绪,纠正孩子的行为。
朋友第二天告诉我,她半夜抱着哭泣的女儿,说出女儿生病了,不舒服的话后,突然感悟到,孩子那么小,又生病,多不容易,我还让人家听话,把哭憋回去,这太没道理了。于是她就释然了,满足女儿抱着走的要求,当妈妈累的时候,她跟女儿说,:“要不我们沙发上睡一会儿?”结果孩子要求回床上睡觉。朋友这几天虽然身体还是辛苦些,但心理已经如释重负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多难了。
愿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有个好心情。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原创,若转载请联系主人,请写上真名。)